[实用新型]一种无断栅可任意连接的太阳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58094.8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6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高艳杰;杨青林;张雷;郭士飞;王振;何广川;张志强;刘彩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1/0224 | 分类号: | H01L31/022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13120 | 代理人: | 陆林生 |
地址: | 07105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断栅可 任意 连接 太阳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阳能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太阳电池发电需要阳光照射,表面照射面积越大,发电效率越高。但为了将产生的电荷引出来,需要电极收集,而电极为金属对阳光有遮挡,所以需要电极面积尽可能小,又能均匀收集电荷并引接出来。
目前,国内外生产的太阳电池特点是:1)太阳电池电极均由一条或几条主栅线和多条副栅线,其中多条细栅线为平行直线,主栅线与细栅线相互垂直;由于太阳电池有平行直线栅线,表面电极在印刷、烧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印刷回路断栅或虚印现象;该现象会使整条细栅线无法形成有效的回路,严重影响电流的汇集,使电池增加内耗;2)太阳电池主栅电极宽度较宽,一般是细栅线的20-40倍,如二栅、三栅、四栅线电池的主栅线宽度一般为2mm、1.5mm、1mm,这样总体占用面积较大,影响发电效率;同时宽的主栅、直线型副栅需要大量的银浆,成本较高;3)由于电池主栅线贯穿在电池表面一个方向,横跨在电池中间,在制作光伏组件中的电池应用焊接时,只能一个方向焊接形成电池串,形成电池串后,又只能通过汇流带将电池串相连接,使得电池串连接时需要大量汇流带,增大了组件的面积,不但增加了成本,同时减小了组件面积的利用率,降低了光伏组件单位面积的功率;4)监控断栅,常采用EL测试仪对电池测试,发现断栅后,挑选出来作为二等品或报废处理,影响了电池的成品合格率;为避免存在断栅的电池出厂,也需要对电池进行EL检测,大大增加了检测成本;5)另外,太阳电池表面也需要一定的外观美观度。
综上所述,需要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无断栅可任意连接,且生产成本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断栅可任意连接的太阳电池,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外观美观,避免断栅造成的影响、减小电池的遮挡面积,提高电池效率,提高产品的美观度,同时方便电池焊接、封装,减少汇流带,增加光伏组件的单位面积发电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和检测成本。
目前,国内外生产的太阳电池技术缺点是:1)平行细栅线的图案,对于两平行栅线间的每一个发电单元点,引出的电流是不均匀的,中间部位只能向两边流出; 对于均匀分布收集电荷来说面积不是最小的;2)平行细栅线如一处及以上发生断栅现象,则该处不能引出电流,造成局部发热,影响电池发电效率;3)太阳电池主栅电极宽度较宽,总体占用面积较大,影响发电效率;同时宽的主栅、直线型副栅需要大量的银浆,成本较高;4)电池表面电极横跨在电池中间,在电池应用焊接时,只能有一个方向,使得电池串连接时需要大量汇流带,不但增加了成本,同时降低了光伏组件单位面积的功率。
在已知的现有技术中,有的在细栅线设中断点,各中断点通过回路线相连接;这样使单根细栅线长度减短一半,使得断栅现象影响程度有所降低,但从根本上不能避免断栅现象;同时增加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断点”将电池人为分为几部分,对于应用焊接技术要求大大增加,要求每一根主栅均需要焊接良好,否则将有几分之几面积的电池电流不能引出,增加了焊接难度和检测成本;还有的虽然避免了“断栅现象”,但栅线宽度相对目前常规细栅线宽度较宽,同时主栅线还是两根或三根平行线贯穿在电池表面,栅线总面积变化不大,浆料成本减低较少,也不能解决只能同一方向焊接的问题。
总之,目前 “平行细栅线和相互垂直的主栅线”技术对电池表面遮挡较大,对印刷要求较高,不能避免断栅现象,影响电池发电效率;同时对电池应用有一定局限,对焊接要求较高,只能局限在一个方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断栅可任意连接的太阳电池,包括栅线和电极,栅线包括细栅线和宽栅线,细栅线为蜂巢式网格栅线且均匀分布在硅片正面;电极设置在硅片边缘,由多边形电极和宽栅线组成,宽栅线与多边形电极的外角连接,且呈放射状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由四边形电极和四条宽栅线组成,所述宽栅线与四边形电极的四个外角连接且向硅片内部呈放射状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由五边形电极和三条或五条宽栅线组成,所述宽栅线与五边形电极的三个外角或五个外角连接且向硅片内部呈放射状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在硅片每边设置有至少一个。
作为优选,所述蜂巢式网络栅线为细栅线呈相互相连的六边形,每个连接点由三个呈120度角方向的细栅线相交。
作为优选,所述六边形的边长不超过3mm。
作为优选,所述细栅线的宽度为20μm~5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未经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580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