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刷电机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57793.0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41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少棠;符小军;杨国强;郑伟龙;许叶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海特尔福汽车电子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1 | 代理人: | 刘娟娟 |
地址: | 363104 福建省漳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刷电机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刷电机控制器。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系统作为控制汽车行驶方向的重要装置,其性能好坏将直接影响汽车的操纵性及稳定性,是汽车上非常重要的安全器件。目前汽车转向系统已经从传统的机械式转向系统、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发展到新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简称为 EPS)。EPS 系统采用电机作为动力源,其控制器(ECU)作为整个系统的大脑,可对行驶在不同工况下的汽车进行智能控制,具有高效率、高性能、节能环保、低成本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汽车转向助力技术的主流。
现在国内直流无刷电机EPS控制器(ECU)技术还处在初始发展阶段,在生产工艺,硬件设计和软件算法设计上存在缺陷,技术不成熟,而且价格相当高,没有成为主流产品,进口EPS控制器目前为市场主流,但价格高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成本较低且结构简单便于维护的无刷电机控制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刷电机控制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座、上盖和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固定设置在底座内,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三相电机输出接口,所述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电机信号接口、管柱传感器接口、整车信号接口和电源接口,所述三相电机输出接口、电机信号接口、管柱传感器接口、整车信号接口和电源接口均与控制电路板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DSP控制芯片,所述DSP控制芯片的型号为TMS320F28035。
具体地,所述DSP控制芯片通过SPI总线与电机信号接口通信连接。
具体地,所述DSP控制芯片通过PWM控制方式或ADC控制方式与管柱传感器接口通信连接。
具体地,所述DSP控制芯片通过CAN总线、LIN总线、PWM控制方式与整车信号接口通讯连接。
具体地,所述DSP控制芯片通过PWM控制方式、SPI总线与三相电机输出接口的通讯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控制电路板与底座之间的间隙为0.2mm,所述底座与上盖卡扣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机信号接口包括旋变电机接口和霍尔电机接口。
优选地,所述管柱传感器接口包括接触型传感器和非接触型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底座与控制电路板之间填装有散热绝缘片,所述散热绝缘片为矽胶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刷电机控制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三相电机输出接口,所述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电机信号接口、管柱传感器接口、整车信号接口和电源接口;本实用新型构造及设计的优越,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相应的由其构成的EPS系统能完美解决现有技术中成本较高的缺陷。
2、本实用新型中DSP控制芯片通过SPI总线与电机信号接口通信连接;能兼容各种型号的电机信号接口,能匹配多个厂家的无刷电机,从而降低产品开发投入,降低了成本。
3、本实用新型中DSP控制芯片通过PWM控制方式或ADC控制方式与管柱传感器接口通信连接;能够在不同场合进行使用,提高了适用性。
4、本实用新型中DSP控制芯片通过CAN总线、LIN总线、PWM控制方式与整车信号接口通讯连接;符合汽车行业通讯标准,能做到按需求进行产品化生产,配套不同主机厂的要求。
5、所述底座与控制电路板之间填装有散热绝缘片,散热绝缘片为矽胶布;大面积的散热确保控制器工作稳定可靠,使无刷电机能够高功率密度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壳体,11为底座,12为上盖,13为控制电路板,131为DSP控制芯片,14为三相电机输出接口,15为电机信号接口,16为管柱传感器接口,17为整车信号接口,18为电源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海特尔福汽车电子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龙海特尔福汽车电子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577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豆蛋白椰味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口密封防水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