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性能自卷式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55272.1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07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凯密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D03D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6 | 代理人: | 潘志渊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卷式套管,特别涉及一种高性能自卷式套管。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汽车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汽车产业逐渐成为我国主导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日益攀升。近些年来,国内汽车行业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伴随着私人消费的兴盛,居民对轿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是汽车零部件,如果没有强大的零部件产业作为后盾,就不可能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工业,可以说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零部件业的竞争。多年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世界零部件业也有迅速发展和变化。中国汽车零部件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线束作为汽车的神经,其保护材料属于重要的汽车零部件。之前传统的汽车线束保护大多使用波纹管,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波纹管不够柔软,噪音大,不宜弯折等缺点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纺织工业的自卷式套管应运而生。
目前国内具备自卷式套管生产能力的企业不断增多,汽车线束中一些对降噪,弯折要求较高的地方逐渐使用自卷式套管。但是目前国内的自卷管生产方式相对落后,且产品只能用在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前舱等一些耐温要求100℃以上的区域以及对耐磨性要求高的区域还不能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性能自卷式套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自卷式套管,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的特点,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性能自卷式套管,包括织带、锁边凸块、凸块锁紧器和单丝夹紧器,所述织带通过纬纱和经纱编织而成,所述纬纱选用高强涤纶单丝,并采用双纬结构,所述经纱采用高旦网络纱,并两根一股设置,而且在整经前Z向加捻处理,所述纬纱的经向锁边上均设有一个锁边凸块,所述织带的另一侧设有凸块锁紧器,所述凸块锁紧器的下端焊接固定着两个单丝夹紧器,所述单丝夹紧器缠着纬纱和经纱。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性能自卷式套管所述的凸块锁紧器的外侧内设置有凸块锁紧器球形槽,所述凸块锁紧器球形槽与锁边凸块配合设计。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性能自卷式套管所述的锁边凸块上设有锁边凸块曲面孔,所述锁边凸块曲面孔内套着纬纱。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一种高性能自卷式套管,成本低、效率高,双纬及经向锁边可实现材料表面张力均匀,布边平整,避免了定型后自卷式套管展开宽度的不一致,保证了定型效果的稳定性,大大减小了后道工序的不良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性能自卷式套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性能自卷式套管的凸块锁紧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性能自卷式套管的凸块锁紧器和锁边凸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性能自卷式套管的凸块锁紧器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性能自卷式套管的锁边凸块的内部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性能自卷式套管的织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性能自卷式套管的织带绕城套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织带1、纬纱101、经纱102、锁边凸块2、锁边凸块曲面孔201、凸块锁紧器3、凸块锁紧器球形槽301、单丝夹紧器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性能自卷式套管,包括织带1、锁边凸块2、凸块锁紧器3和单丝夹紧器4,所述织带1通过纬纱101和经纱102编织而成,所述纬纱101选用高强涤纶单丝,并采用双纬结构,所述经纱102采用高旦网络纱,并两根一股设置,而且在整经前Z向加捻处理,所述纬纱101的经向锁边上均设有一个锁边凸块2,所述织带1的另一侧设有凸块锁紧器3,所述凸块锁紧器3的下端焊接固定着两个单丝夹紧器4,所述单丝夹紧器4缠着纬纱101和经纱1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凯密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凯密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552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强电线束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脱结构的汽车下进气格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