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IGBT逆变焊机的过流保护电路及IGBT逆变焊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55175.2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1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邹罗院;陈启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联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0 | 分类号: | B23K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igbt 逆变焊机 保护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过流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IGBT逆变焊机的过流保护电路及IGBT逆变焊机。
背景技术
逆变是与整流相反的概念。整流是把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的过程,而逆变则使把直流电改变为交流电的过程。采用逆变技术的弧焊电源称为逆变焊机。逆变过程需要大功率电子开关器件,采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简称IGBT)作为开关器件的逆变焊机称为IGBT逆变焊机。
IGBT逆变焊机的工作过程如下:将三相或单相工频交流电整流,经滤波后得到一个较平滑的直流电,由IGBT组成的逆变电路将该直流电变为几十KHz的交流电,经主变压器降压后,再经整流滤波获得平稳的直流输出焊接电流。
多数逆变焊机过流保护措施,一般采用老式的三极管、稳压器等元器件,元器件多而复杂,线路板之间的电磁干扰严重,其稳定性和准确性较差。逆变焊机在工作时,如出现过流现象,相关保护电路来不急反应或反应不准确,都会造成焊机的严重损坏而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IGBT逆变焊机的过流保护电路及IGBT逆变焊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IGBT逆变焊机过流造成损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IGBT逆变焊机的过流保护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PWM控制芯片、电流处理模块和电流互感器,其中,所述电流互感器用于将外界电源电流输出至所述电流处理模块;
所述电流处理模块用于对从所述电流互感器输出的电流进行整流、采样滤波和分压处理,以获得比较信号;
所述PWM控制芯片用于根据从所述电流处理模块接收到的所述比较信号,来控制从所述PWM控制芯片输出至IGBT逆变焊机的输出电流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处理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相连以形成第一支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相连以形成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并联,且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均与所述电流互感器相连;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支路并联;所述第二电阻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相连、第二端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相连、第二端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处理模块还包括电容,所述电容与所述第一电阻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处理模块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第一端接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第一端接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PWM控制芯片为UC3846或KA3846。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第4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PWM控制芯片的第16引脚连接。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IGBT逆变焊机,包括IGBT逆变焊机本体和上述的应用于IGBT逆变焊机的过流保护电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IGBT逆变焊机的过流保护电路及IGBT逆变焊机,通过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简称PWM)控制芯片对接收到的比较信号进行处理,从而控制输出至IGBT逆变焊机的输出电流大小,以实现输出大电流的过流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IGBT逆变焊机的过流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IGBT逆变焊机的过流保护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联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联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551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