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固态荧光加Led光源的投影光学架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54020.7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6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郑亚星;周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浚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21/20 | 分类号: | G03B2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固态 荧光 led 光源 投影 光学 架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固态荧光加Led光源的投影光学架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固态荧光方案尚未应用在激光投影中,采用的都是荧光粉轮的方案。采用荧光粉轮的光学架构,光路体积大,结构复杂,且里面含有环形光路,散热不好处理。同时光学透镜大,加工困难,成本也很高。此外,为了满足画面颜色实现,荧光粉轮是通过荧光粉轮和色轮同步驱动,同时显示芯片根据图像色彩信息,和荧光粉轮和色轮同步分时显示相关色彩,达到图像输出,但是在同步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影响颜色的饱和度,同时色轮和荧光轮中在颜色与颜色相邻处,光斑在此处会存在混色(slope)现象,投影机为了保证颜色的纯度,一般这部分的光输出会省去,又会造成亮度损失。
故急需一种节约生产成本,减少系统重量,避免荧光粉轮方案中的噪声和光学设计误差,规避slope现象,增大亮度输出,增强颜色饱和度,增大色域,色彩还原性好的基于固态荧光加Led光源的投影光学架构。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约生产成本,减少系统重量,避免荧光粉轮方案中的噪声和光学设计误差,规避slope现象,增大亮度输出,增强颜色饱和度,增大色域,色彩还原性好的基于固态荧光加Led光源的投影光学架构。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中,基于固态荧光加Led光源的投影光学架构,包括激光模组,扩束镜,准直镜,二向色片,固态荧光模组,荧光粉和Led光源,所述激光模组设于最左侧,所述扩束镜设于激光模组的右侧,对通过的激光进行整形,所述准直镜设于二向色片的右侧,对通过的光斑进行汇聚,所述准直镜的中心轴线应与其对应的扩束镜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二向色片设于扩束镜的右侧,所述二向色片设于准直镜的左侧,所述固态荧光模组是由荧光粉和散热模块组成,所述荧光粉直接涂抹在散热模块上,所述固态荧光模组接受激光模组直接打在其上的激光,激发投影所需要的各色光谱,所述Led光源设在整个光学架构的最上端或者固定在散热模块上。
所述激光模组可使用bank型光源。
所述激光模组使用蓝色激光器。
所述二向色片倾斜放置在镜片支撑架上。
所述荧光粉选取的颜色为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Led光源可以作为基准色光源或者补色光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节约生产成本,避免荧光粉轮方案中的噪声和光学设计误差,规避slope现象,增大亮度输出,增强颜色饱和度,色彩还原性好的基于固态荧光加Led光源的投影光学架构。本光学架构的散热模块在光路两侧,可以很好的优化设计;减少透镜设计尺寸,节约了透镜加工成本、减少系统重量;相对于荧光粉轮方案,避免了马达机械运动造成噪声和光学设计误差,同时省去荧光粉轮和激光投影色轮的同步问题;规避的荧光粉轮的slope现象,使亮度输出最大;简化了电路和结构设计,节约成本;加入了Led作为基准色光源和补色光源,颜色饱和度高,色彩还原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Led光源在一侧的基于固态荧光投影光学架构。
图2为Led光源在上方的基于固态荧光投影光学架构。
图3为Led光源在上方的多路基于固态荧光投影光学架构。
附图标记说明
1.激光模组 2.扩束镜 3.准直镜 4.二向色片
5.固态荧光模组 6.荧光粉 7.Led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浚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浚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540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