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穴型半导体电控量子点器件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54015.6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8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欧;袁龙;王柯;张鑫;郭光灿;郭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66 | 分类号: | H01L29/66;H01L21/18;B82Y10/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程纾孟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穴 半导体 量子 器件 装置 | ||
1.一种空穴型半导体电控量子点器件,所述空穴型半导体电控量子点器件包含:
非掺杂GaAs/AlGaAs异质结基片,所述异质结基片由下到上依次包括非掺杂GaAs衬底(101)、非掺杂AlGaAs层(102)和表面非掺杂GaAs盖帽层(103);
欧姆接触源极(201),所述欧姆接触源极(201)依次穿过表面非掺杂GaAs盖帽层(103)和非掺杂AlGaAs层(102),进入非掺杂GaAs衬底(101)至少5nm;
欧姆接触漏极(204),所述欧姆接触漏极(204)依次穿过表面非掺杂GaAs盖帽层(103)和非掺杂AlGaAs层(102),进入非掺杂GaAs衬底(101)至少5nm;
至少两个量子点小电极(402),所述量子点小电极(402)位于所述欧姆接触源极(201)和欧姆接触漏极(204)之间,处于所述表面非掺杂GaAs盖帽层(103)上;
绝缘层(500),所述绝缘层(500)覆盖所述表面非掺杂GaAs盖帽层(103)、所述量子点小电极(402)、以及所述欧姆接触源极(201)和欧姆接触漏极(204)的至少一部分;和
栅极纳米条带(602),所述栅极纳米条带(602)设置在所述绝缘层(500)上,并且其水平投影与所述欧姆接触源极(201)、欧姆接触漏极(204)以及量子点小电极(402)均有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穴型电控量子点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型电控量子点器件包含两个量子点小电极(4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穴型半导体电控量子点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小电极(402)的宽度为20-60nm,所述量子点小电极(402)之间的间隔为60-12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穴型半导体电控量子点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纳米条带(602)的水平投影与所述欧姆接触源极(201)及欧姆接触漏极(204)的交叠面积分别为500-2000平方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穴型电控量子点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掺杂AlGaAs层(102)的厚度为20-80nm;和/或所述表面非掺杂GaAs盖帽层(103)的厚度为2-10nm;和/或所述欧姆接触源极(201)和所述欧姆接触漏极(204)的厚度为50-120nm;和/或所述绝缘层(500)的厚度为20-120nm;和/或所述纳米条带栅极的厚度为50-130nm。
6.一种空穴型半导体电控量子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穴型半导体电控量子点器件,分别为第一空穴型半导体电控量子点器件和第二空穴型半导体电控量子点器件,
所述第一空穴型半导体电控量子点器件和第二空穴型半导体电控量子点器件共用非掺杂GaAs/AlGaAs异质结基片和绝缘层,各自具有纳米栅极条带、量子点小电极、欧姆接触源极和漏极,
两条纳米栅极条带平行布置并且间距为80-160nm,
第一空穴型半导体电控量子点器件的量子点小电极限定的量子点区域与第二空穴型半导体电控量子点器件的量子点小电极限定的量子点区域的距离为200nm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5401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的金属结构
- 下一篇:吸顶灯(WM002五角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