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配电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53861.6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7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顾建宾;陈晨;邢博;张磊;沃海燕;张书昌;王大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56 | 分类号: | H02B1/56;H02B1/2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汉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99 | 代理人: | 彭益宏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配电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配电箱。
背景技术
配电柜是一种集电能分配、计量、保护、控制、无功补偿于一体的控制箱,配电柜可运用在变电站、工厂、工矿企业、大型电厂、 石油、化工企业、大型钢厂、高层建筑动力中心等需要进行电能无功补偿或电能计量分配的场合,用途十分广泛,其中在建筑施工现场使用的相对较多,由于建筑施工现场有许多大型用电机械,这些用电机械在正常工作时需要高压的电量,因此就需要在建筑施工现场安装配电柜,来为这些用电机械进行配电和控制。
目前,建筑施工现场用的配电箱,大多是一种普通的配电箱,来对施工现场的电路进行分配控制,然而,由于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较差,配电箱内部的电器元件在工作时,湿气极易进入配电箱内,对配电箱内部电器元件的正常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产生了较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配电箱,解决了湿气极易进入配电柜内,对配电柜内部电器元件的正常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施工用配电箱,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内腔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箱体的顶部且位于隔板的左侧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箱体内腔的左侧与隔板之间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轴和旋转轴,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分别套设有主动齿轮和第二皮带轮,所述旋转轴的外表面套设有与主动齿轮相互啮合的被动齿轮,所述旋转轴的一端贯穿隔板并延伸至隔板的右侧且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远离旋转轴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箱体内腔的右侧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外表面套设有丝杆套,且丝杆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的底部贯穿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的顶部延伸至第一卡块内腔的顶部,所述第二卡块延伸至第一卡块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卡紧槽,所述第一卡块的两侧均贯穿有卡头,且卡头的一端延伸至卡紧槽的内部,所述卡头位于第一卡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弹簧与第一卡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卡块的底部设置有风扇,所述底板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空气烘干机,所述箱体内腔底部的右侧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通过连接管与空气烘干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空气烘干机的出风口连通有排风管,且排风管远离空气烘干机的一端贯穿箱体并延伸至箱体的内部,所述排风管延伸至箱体内部的一端连通有空气分流器,且空气分流器的底部设置有出风嘴,所述鼓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有进风管,且进风管远离鼓风机的一端贯穿箱体并延伸至箱体的外部,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
优选的,所述箱体正面的一侧通过合页铰接有箱门,所述箱体的正面且位于箱门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窗。
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万向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正面且位于散热窗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开关,且控制开关分别与电机、风扇、空气烘干机和鼓风机电性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配电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建筑施工用配电箱,通过丝杆的外表面套设有丝杆套,且丝杆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再分别通过第二卡块、卡紧槽、卡头、压板、风扇、空气烘干机、鼓风机等部件的相互配合使用,实现了对配电箱内部的空气进行干燥,这样很好的达到了对配电箱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快速除湿的目的,避免了因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较差,导致湿气进入配电箱内对配电箱内部电器元件的正常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发生,从而很好的消除了安全隐患,保证了施工现场的正常施工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使配电箱使用的更加安全更加放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A-A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城建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538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