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兼具可视门铃和外置铃铛的新型门铃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53285.5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1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阙桥华;李文祥;郭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亿联智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3/10 | 分类号: | G08B3/10;H04N7/18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44298 | 代理人: | 王少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兼具 可视 门铃 外置 铃铛 新型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方便,稳定性高且可实现电源一体化的兼具可视门铃和外置铃铛的新型门铃设备。
[背景技术]
门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电器产品,其较好的取代了传统的人手敲门模式,为实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目前市面上一般存在两种门铃,一种是可视门铃,它具有用于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屏,另一种是单纯的外置铃铛产品,功能比较单一,结构和设计也比较简单,然而,现有的可视门铃设备,有几个局限性,第一是传统的可视门铃大多数使用AC-DC电源适配器供电,第二是传统的可视门铃都是DC控制AC通断的方式,或者使用RF控制外置铃铛响铃,不仅布线复杂,而且电源的输入方式不够集中,容易造成线路短路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产品的发展和进步。
怎样才能较大程度上简化布线方式,且可以实现电源供电的一体化,是改变当前产品现状的重要方向。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和实验,从可视门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方面进行改进和改善,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稳定性高且可实现电源一体化的兼具可视门铃和外置铃铛的新型门铃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兼具可视门铃和外置铃铛的新型门铃设备,包括底座以及与底座一体成型设置的可视门铃固定板;所述可视门铃固定板位于底座的前端部位;该底座呈圆形;还包括盖设于底座上、与底座外形匹配的保护盖;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控制电路板以及电池板,该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外置铃铛,且控制电路板与电池板电性连接;所述可视门铃固定板中间部位开设有通孔,且在该通孔位置卡合固定有可视门铃,所述可视门铃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在所述底座后端还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连接线的电源插接头,该电源插接头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保护盖内部还设置有无线Wifi适配器以及温度传感器,该无线Wifi适配器与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池板为可充电式锂电池;且该电池板的外形与控制电路板形状匹配,所述电池板位于控制电路板下部。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环形开设有卡合槽,保护盖下端对应开设有与卡合槽匹配的卡合块,所述卡合块与卡合槽卡合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保护盖顶部设置有透明视窗。
优选地,所述可视门铃固定板正面设置有若干个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控制按钮。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电池板部位对应开设有与电池板形状匹配的定位槽;电池板直接放置于该定位槽中;还包括设置于底座上、用于支撑控制电路板的支撑架。
优选地,所述保护盖与底座的连接部位设置有防水塑胶圈。
优选地,所述底座周缘设置有若干个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彩色LED闪光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兼具可视门铃和外置铃铛的新型门铃设备通过同时设置电池板112以及用于连接外部电源连接线的电源插接头,结合可视门铃115以及外置铃铛114,本设计可以灵活的实现AC电源跟DC电源的切换以及电源一体化,在使用外置铃铛114响铃时,可以切换到电池板112给系统供电,保证系统稳定工作,不受外置铃铛114影响,在待机情况下可以实现外置电源给门铃持续充电,以备响铃时使用,较好的提升了门铃的实用性,本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兼具可视门铃和外置铃铛的新型门铃设备的立体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兼具可视门铃和外置铃铛的新型门铃设备的爆炸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此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亿联智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亿联智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532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