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临床经鼻置管病人专用滴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51554.4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97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乔筱竹;李海霞;吴静;王新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A61M1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卢亚丽 |
地址: | 22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头 经鼻 瓶嘴 喷管 瓶身 本实用新型 滴鼻器 可塑性 导丝 留置 置管 按压式结构 鼻腔粘膜 病人专用 螺纹连接 自由弯曲 常温下 密封套 舒适度 拔管 破损 四面 出血 预防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经鼻置管专用滴鼻器,由瓶身(1)、瓶嘴(2)和喷头(3)组成,所述的瓶身(1)的结构为一标准的按压式结构,瓶嘴(2)和瓶身(1)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的瓶嘴(2)上设有一喷管(4),所述的喷头(3)与喷管(4)固定连接,所述的喷头(3)的四面都留有孔,所述的喷管(4)内设有一可塑性导丝(5),所述的可塑性导丝(5)常温下可自由弯曲,所述的瓶嘴(2)和喷头(3)上设有一密封套。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预防性地保护经鼻留置管道患者的鼻腔粘膜,干燥难受,减少破损及出血,增强经鼻留置管道患者的舒适度,满足临床多重角度的需要,减少患者主动或意外拔管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临床经鼻置管病人专用滴鼻器。
背景技术
临床上经鼻置管病人的鼻粘膜常感干燥甚至破损出血,大大降低置管病人的舒适度,由于普遍留置时间较长,且存在留置双管的现象。患者耐受度降低,甚至造成病人主动或意外拔管的现象,引发临床不良事件,增加病人痛苦,延长住院时间。临床上经常采用化学试剂类滴瓶将石蜡油等滴入病人鼻腔以起到润滑的作用。但由于工具的限制,药液不能呈雾状充满整个鼻腔,不仅收效甚微,甚至增加患者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药液雾化并充满整个鼻腔,并且能弯曲成任意角度以适应鼻腔解剖的经鼻置管专用滴鼻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种临床经鼻置管病人专用滴鼻器,由瓶身、瓶嘴和喷头组成,所述的瓶身的结构为一标准的按压式结构,瓶嘴和瓶身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的瓶嘴上设有一喷管,所述的喷头与喷管固定连接。
所述的喷管内设有一可塑性材料。
所述的可塑性材料常温下可自由弯曲。
所述的瓶嘴和喷头上设有一密封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瓶嘴上设有一喷管,且喷管为一根长的塑料软管,在喷管处设计有四面留孔的喷头,可预防性地保护经鼻留置管道患者的鼻腔粘膜,干燥难受,减少破损及出血,填补了临床空白,增强经鼻留置管道患者的舒适度,本实用新型的在喷管内设置一根可塑性导丝,此导丝可在常温下任意弯曲变形,满足临床多重角度的需要,减少患者主动或意外拔管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位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瓶身、2-瓶嘴、3-喷头、4-喷管、5-可塑性导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临床经鼻置管病人专用滴鼻器,由瓶身1、瓶嘴2和喷头3组成,所述的瓶身1的结构为一标准的按压式结构,瓶嘴2和瓶身1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的瓶嘴2上设有一喷管4,所述的喷头3与喷管4固定连接,所述的喷头3的四面都留有孔。
作为最佳实施例,所述的喷管4内设有一可塑性导丝5。
作为最佳实施例,所述的可塑性导丝5常温下可自由弯曲。
作为最佳实施例,所述的瓶嘴2和喷头3上设有一密封套。
所述的喷管4为一根长的塑料软管。
实施例如下:
一种临床经鼻置管病人专用滴鼻器,由瓶身1、瓶嘴2和喷头3组成,所述的瓶身1的结构为一标准的按压式结构,瓶身1内放置所需滴鼻的药液,瓶嘴2和瓶身1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的瓶嘴2上设有一喷管4,所述的喷头3与喷管4固定连接,所述的喷管4由一根塑料软管(长度5cm,直径0.3cm)和内置的钢筋可塑性导丝5组成,可根据实际任意调节方向角度,更加方便临床使用,当需要喷雾的时候,只需要将喷管4弯折成想要的角度,然后伸入鼻腔,用手按压瓶嘴2,药液就会呈雾化状湿润鼻腔任意地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市人民医院,未经泰州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515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