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供电旋转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750865.9 | 申请日: | 2017-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7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 发明(设计)人: | 廖保障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格瑞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5205 | 代理人: | 孙振玲 |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供电 旋转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供电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灯具的旋转,通常会将灯盘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为避免灯具旋转过程中导线缠绕,为灯具供电的电源一般固定在灯盘上,采用这种结构,电机的输出轴负载较大,长时间使用,会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同时灯具的拆装也较为麻烦。市面上一些旋转风车,为了使得风车的叶片发光,通常会在风车的叶片上设置灯带,在风车的旋转体上设置电源,风车的叶片连接在旋转体上,灯带则电连接在电源上。采用这种结构,风车的旋转体上负载较大,会增大旋转体的旋转阻力,同时会影响旋转体的使用寿命。
为此,申请人开发了一种可持续供电旋转电机,并申请了专利,具体见申请号为201710192683.9,名称为“一种可持续供电旋转电机”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该专利中采用第一导电圈、第二导电圈、第一电刷以及第二电刷结构,其对第一电刷和第二电刷的弹性要求较高,当第一电刷和第二电刷不能稳定地抵压在第一导电圈上和第二导电圈上时,则导电稳定性变差,同时采用第一导电圈、第二导电圈、第一电刷、绝缘套以及第二电刷结构,其占用空间较大。
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凑、电能传输稳定、能够避免导线缠绕的改进的供电旋转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的供电旋转装置,包括基体和能够相对基体转动地配设在基体上的转轴,还包括设置在基体上的第一线圈和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第二线圈,第一线圈具有第一正接线端和第一负接线端,第一正接线端和第一负接线端分别连接至电源,第二线圈具有第二正接线端和第二负接线端,第二正接线端和第二负接线端分别连接至用电器件,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以电磁感应的方式进行无线电能量传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基体为电机的主体部分,所述转轴为电机的输出轴,电机的主体部分和电机的输出轴构成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电机的外壳上设有与所述输出轴同轴设置的环状凸缘,环状凸缘为绝缘体,所述第一线圈固定在环状凸缘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输出轴的圆周面上设有第一沉台和第二沉台,第一沉台和第二沉台向所述输出轴的中心开设,所述第二线圈对应第一沉台和第二沉台套设在所述输出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输出轴对应所述第二线圈的端面上开设有轴孔,所述用电器件通过轴杆连接在轴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线圈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线圈的外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用电器件为灯体或者风车叶片。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第一线圈作为发射线圈,通电后产生磁场,第二线圈作为接收线圈,在第一线圈磁场作用下产生电流,从而向用电器件供电,如此,本实用新型采用无线电传输的方式将电能转移至第二线圈,不会造成导线缠绕,能够实现电能的稳定传输,且其结构简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电机的主体 11-环状凸缘
20-输出轴 21-第一沉台
22-第二沉台 23-轴孔
30-第一线圈 31-第一正接线端
32-第一负接线端 40-第二线圈
41-第二正接线端 42-第二负接线端
50-轴承外圈 51-轴承内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3,一种改进的供电旋转装置,包括基体和能够相对基体转动地配设在基体上的转轴,还包括设置在基体上的第一线圈30和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第二线圈40,第一线圈30具有第一正接线端31和第一负接线端32,第一正接线端31和第一负接线31端分别连接至电源,第二线圈40具有第二正接线端41和第二负接线端42,第二正接线端41和第二负接线端42分别连接至用电器件,第一线圈30和第二线圈40以电磁感应的方式进行无线电能量传输。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至少可以采用两者方式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格瑞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格瑞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508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副车架疲劳试验弯矩消除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床上固定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