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座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50204.6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6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顾岳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典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13/72;H01R13/46;H01R1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21 | 代理人: | 林晓宏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插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充电座。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充电插座都是220V家用三项或者二项插座,人们在给电子设备充电时,都要插上充电器插头,由于充电器插头体积很大,常常会挡住插座其它插口,这样插座的利用率不高。另外现在大多数充电器插头都可以通用,只要能通过数据线就可以充电,但目前在餐厅、公共汽车、动车等地方,大部分充电插座只设置有充电插口,不便于用户的临时充电;其中部分带有充电线的充电插座,由于其充电线固定在充电插座上,长度不能控制,且不便于充电线的收纳,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充电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座,包括壳体和充电线,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封装盖和控制电路板,所述充电线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壳体内至少设置有一个用于卷绕充电线的卷线机构,所述封装盖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用于定位充电线的卡槽,所述卷线机构上设置有第一出线孔,所述卡槽上设置有第二出线孔,所述第一出线孔和第二出线孔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封装盖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充电插口,所述充电插口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其中,所述充电插口为USB接口。
其中,所述卷线机构包括有左盖体、转动件和右盖体,所述左盖体与所述右盖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动件上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分别与右盖体和左盖体枢接,所述充电线绕设于所述转动轴。
其中,所述转动件包括有左转板和右转板,所述右转板与右盖体之间安装有用于驱使转动件复位的环形弹簧钢圈;所述充电线绕设于左转板和右转板之间的转动轴。
其中,所述左盖体上设置有用于限定转动件最大转动范围的限位件,所述左转板上设置有用于与限位件配合的转动槽,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转动槽设置有用于与限位柱配合的限位卡口。
其中,所述左盖体上设置有插接柱,所述右盖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插接柱配合的插接孔,所述插接柱与所述插接孔插接。
其中,所述封装盖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封装盖上环设有多个卡扣,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与卡扣配合的扣槽,所述卡扣与扣槽扣接。
其中,还包括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与所述壳体卡接,所述防尘盖上环设有多个第一卡接块,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卡接块配合的第二卡接块。
其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座,充电线伸出第一出线孔和第二出线孔,通过卡槽可以将充电线卡住,防止充电线在卷线机构的作用下拉回,同时利用卡槽将充电线卡住,也便于用户使用充电线对移动设备、智能终端等进行充电;其中,通过卷线机构可以卷绕充电线,使得充电线可以伸长或缩短,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尤其适用于餐厅、动车、公共汽车等,便于使用者及时对移动设备、智能终端等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充电座隐藏防尘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充电座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卷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卷线机构的结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左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转板与环形弹簧钢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尘盖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壳体 2—安装孔 3—封装盖
4—控制电路板 5—卷线机构 6—卡槽
7—第一出线孔 8—第二出线孔 9—第一卡部
10—第二卡部11—第三卡部12—充电插口
13—左盖体14—转动件15—右盖体
16—转动轴17—左转板18—右转板
19—环形弹簧钢圈20—限位件21—转动槽
22—限位柱23—限位卡口24—插接柱
25—插接孔26—卡扣27—扣槽
28—防尘盖29—第一卡接块30—第二卡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典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典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502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淬火炉余热再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降低尾气中C2‑C5烯烃含量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