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折叠幼苗水培皿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749835.6 | 申请日: | 2017-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3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宁;张素芝;丁舰周;杜含梅;黄开封;刘婵;张璐;黄官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8 | 代理人: | 高宇 |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可折叠 幼苗 水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水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可折叠水培皿。
背景技术
在用水培方法培育玉米幼苗的过程中,一般用泡沫板当支持物,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操作复杂,且易伤根,将玉米幼苗卡在泡沫板的小孔中,在每次取样或更换营养液时,需要将整个泡沫板上的幼苗一并拿起,操作麻烦并且容易伤到植株,植株主要通过根系进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输送,一旦伤到根系,就会直接影响到相关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尤其是根长及含量测定的准确性。(2)不便于测量根长,用普通泡沫板培养的幼苗在进行根长的测量时,常常因根系生长弯弯曲曲而不便于测量;(3)不利于取样,当实验需要培养大量的幼苗,普通的泡沫板是一整块,会使营养液中的根系相互缠绕,不利于取样;(4)普通泡沫板体积大,占地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折叠幼苗水培皿,方便取样,可大大减少对幼苗根系的伤害,使得实验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可折叠水培皿,包括扇形漂浮盘,种子孔,刻度管,其中,所述扇形漂浮盘底部设有种子孔,所述种子孔的内径小于种子的直径,所述种子孔有空隙与所述刻度管连通,所述扇形漂浮盘沿扇形弧面可折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可折叠水培皿,其中,所述扇形漂浮盘的材质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从而扇形水培皿可稳定地漂浮在营养液表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所述扇形漂浮盘的材质为透明软质聚乙烯材料,其强度和韧性都符合实验需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可折叠水培皿,其中,刻度管为套管,采用大管套小管的方式,可伸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可折叠水培皿,其中,漂浮盘和刻度管之间有一个旋钮,可使刻度管旋转角度,方便收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扇形的水培皿占地空间小,材质轻巧结构简单实用,可折叠,方便收纳,适应性广;(2)不同幼苗的根系在各自的管子里独立生长;每根管子中放置一颗种子,可在水培皿中完成从种子到幼苗的生长阶段,省时省力;在幼苗较多的情况下,塑料管的垂直结构可以使每颗种子的根系沿管壁竖直生长,防止根系间的缠绕;(3)便于与根系相关的各方面实验指标的测量;(4)实现对不同玉米幼苗的精细化管理,方便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幼苗水培皿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幼苗水培皿半折叠状态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幼苗水培皿折叠后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1—扇形漂浮盘 2—种子孔 3—刻度管 4—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可折叠水培皿,包括扇形漂浮盘1,种子孔2,刻度管3,其中,所述刻度管3与所述扇形漂浮盘1的底部连接,所述种子孔2的内径小于种子的直径,所述种子孔2位于所述刻度管3与所述扇形漂浮盘1的交界处,所述扇形漂浮盘1沿扇形弧面可折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可折叠水培皿,其中,所述扇形漂浮盘1的材质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从而扇形水培皿可稳定地漂浮在营养液表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所述扇形漂浮盘1的材质为透明软质聚乙烯材料,其强度和韧性都符合实验需要。
使用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可折叠水培皿漂浮在营养液上,将种子消毒,吸水泡胀,按照形态学方向放入水培皿的种子孔2内,不同幼苗的根系在各自的管子里独立生长;每根管子中放置一颗种子,可在水培皿中完成从种子到幼苗的生长阶段,省时省力。在幼苗较多的情况下,塑料管的垂直结构可以使每颗种子的根系沿管壁竖直生长,防止根系间的缠绕,便于与根系相关的各方面实验指标的测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可折叠水培皿,其中,刻度管2为套管,采用大管套小管的方式,可伸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可折叠水培皿,其中,所述扇形漂浮盘1和刻度管3之间通过旋钮连接,可使刻度管3旋转角度,方便收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98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