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转换伞面的双用伞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9396.9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94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陶丹阳;李繁;朱寅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A45B25/18 | 分类号: | A45B25/18;A45B25/02;A45B25/06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238 | 代理人: | 冯必发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换 双用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中用来防雨、遮阳的伞具,尤其涉及一种可转换伞面的双用伞。
背景技术
现有的伞具主要由一种类型的伞面组成,伞面同时用来防雨和遮阳,如常见的晴雨伞,然而,带有防晒功能的晴雨伞若经常接触雨水,会逐渐失去抵挡紫外线的功能,其紫外线防护系数会越来越低,伞具的寿命和相关性能大打折扣,若是分别带专用晴伞和雨伞两把伞出门多有不便。并且,现有的伞面不仅材质相同,外观一般无变化,不能根据使用者的心情或是着装搭配合适外观的伞。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保持紫外线防护系数不衰减且可针对于不同的需求具有不同用途的可转换伞面的双用伞。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转换伞面的双用伞,包括伞柄、伞面、转换器、第一主伞骨、第二主伞骨、第一辅助伞骨和第二辅助伞骨,所述第一主伞骨、第二主伞骨、第一辅助伞骨和第二辅助伞骨均为多根,且数量相一致,所述转换器包括外转盘和内转盘,所述转换器安装在伞柄上,所述转换器能沿伞柄上下移动,所述伞面包括两种不同的伞布,两种伞布的尺寸相适配,两种伞布呈间隔设置,所述伞布的一侧设置第一主伞骨,另一侧设置第二主伞骨,所述第一主伞骨和第二主伞骨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辅助伞骨的一端连接在第一主伞骨的中间,所述第一辅助伞骨的另一端连接外转盘,所述第二辅助伞骨的一端连接在第二主伞骨的中间,所述第二辅助伞骨的另一端连接内转盘,所述转换器沿伞柄向上移动撑开伞面,旋转所述外转盘或内转盘,带动所述第一辅助伞骨或第二辅助伞骨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主伞骨或第二主伞骨转动,所述第一主伞骨或第二主伞骨由初始位置转动至下一第一主伞骨或第二主伞骨的位置时,即实现伞面的转换。
进一步,所述两种不同伞布一种为晴雨伞布,另一种为遮阳伞布,转换伞面即可实现晴雨伞和遮阳伞两种用途。
进一步,所述两种不同伞布具有不同的图案,转换伞面即可使伞面具有不同图案。
进一步,所述内转盘套在伞柄上,所述外转盘设在内转盘的外侧,所述外转盘和内转盘的上端边缘均等间距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数量和第一辅助伞骨的数量相一致,所述第一辅助伞骨连接在外转盘的凹槽内,所述第二辅助伞骨连接在内转盘的凹槽内,所述内转盘和外转盘咬合在一起,所述外转盘或内转盘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即可实现伞面转换。
进一步,所述第一主伞骨、第二主伞骨、第一辅助伞骨和第二辅助伞骨的数量均为六根,所述外转盘的凹槽和内转盘的凹槽初始时位于同一位置,所述外转盘或内转盘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60°即可实现伞面转换。
进一步,所述伞柄的上端设有上盖,所述上盖位于伞面的中间,所述上盖连接第一主伞骨和第二主伞骨的上端,所述第一主伞骨和第二主伞骨的下端固定在伞面的边缘。
进一步,所述伞柄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设在外管内,所述内管能在外管内升降,进而实现伞柄的收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在不同天气下随时切换为晴雨伞和遮阳伞,或者由不同心情及着装切换伞具的外观切换伞面图案,节约了空间,使用方便、操作灵活、经济和可针对于不同的需求采用两种不同的伞布,进而实现不同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转换伞面的双用伞的一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转换器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转换伞面的双用伞的一伞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转换伞面的双用伞的一伞面转换过程中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转换伞面的双用伞的另一伞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转换伞面的双用伞,包括伞柄1、伞面2、转换器3、第一主伞骨4、第二主伞骨5、第一辅助伞骨6和第二辅助伞骨7,第一主伞骨4、第二主伞骨5、第一辅助伞骨6和第二辅助伞骨7均为多根,且数量相一致,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主伞骨4、第二主伞骨5、第一辅助伞骨6和第二辅助伞骨7的数量均为六根。
伞柄1的上端设有上盖8,所述上盖8位于伞面2的中间,所述上盖8连接第一主伞骨4和第二主伞骨5的上端,所述第一主伞骨4和第二主伞骨5的下端固定在伞面2的边缘,在一实施例中,伞柄1包括内管(图中未示出)和外管(图中未示出),所述内管设在外管内,所述内管能在外管内升降,进而实现伞柄1的收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93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