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口腔护理用牙套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9386.5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27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夏熙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3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王明书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口腔护理 支撑体 牙套 固定气管 安装槽 插管 牙齿 有效防止口腔 本实用新型 储存药物 固定效果 一体成型 依次连通 喷药孔 舒适度 注药孔 空腔 感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护理领域,提供一种口腔护理用牙套,包括支撑体和用于插入牙齿或者颌面的安装槽,支撑体上设有依次连通的注药孔、储存药物的空腔和若干喷药孔,支撑体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气管插管的卡槽,安装槽和支撑体一体成型。该技术方案将牙套安装在牙齿或者颌面上进行口腔护理,有效防止口腔感染,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在固定气管插管时,固定效果好,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护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口腔护理用牙套。
背景技术
口腔护理是根据病人病情和口腔情况,采用恰当的口腔护理溶液,运用特殊的口腔护理手段,为病人清洁口腔的方法。在进行与口腔相关的治疗、急诊时,往往需要患者将口腔张开,由于有些治疗时间较长,使得患者口腔处于经常性开放状态,空气中细菌的进入会增加口腔感染的机会,且患者的免疫力普遍较低,口腔的自净作用和局部粘膜抵抗力减弱,加上分泌物堆积于口腔,容易产生硫氨基和氡类物质等,从而引起口臭、口腔溃疡糜烂,出现口腔异味,口腔感染症状。
2016.7.6公告的中国专利CN201620041023.1公开了一种对患者口腔进行护理的方便用药牙垫,包括缺口圆管、加药口及释放药物的网孔,缺口圆管内直径大于气管插管的外直径,加药口位于缺口圆管横截面一侧,网孔位于缺口圆管外表面。该方案实现了方便随时加药,有效抑制口腔感染的效果。
但是在该方案中,患者口腔的大部分位置都被牙垫所占据,容易让患者产生不适;且由于牙垫的材质普遍较硬,置于患者口腔中,容易损伤口腔内的粘膜,增大患者的口腔感染概率;再者,该牙垫在该方案中对气管插管的固定效果并不好,有移动的可能性,不利于气管插管手术的实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腔护理用牙套,将牙套安装在牙齿或者颌面上进行口腔护理,有效防止口腔感染,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在固定气管插管时,固定效果好,操作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口腔护理用牙套,包括支撑体和用于插入牙齿或者颌面的安装槽,支撑体上设有依次连通的注药孔、储存药物的空腔和若干喷药孔,支撑体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气管插管的卡槽,安装槽和支撑体一体成型。
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注药孔用于注射口腔护理用的药物,流体药物可直接注射,固体药物需用水溶解再注射;流体药物从注药孔进入空腔内,当病人吸气时,药物即从喷药孔流出,从而进入口腔;安装槽可以将整个口腔护理用牙套插装于牙齿或者颌面上,操作简单,且位置固定;与安装槽一体成型的支撑体上设置卡槽,可以固定气管插管,方便后续的手术进行。
与现有技术中置于患者口腔内的牙垫相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1.安装操作方便,只需将口腔护理用牙套插入患者牙齿或者颌面,再将气管导管卡入卡槽即可;2.固定气管插管的效果好,口腔护理用牙套被固定于牙齿或者颌面上,气管插管被固定在卡槽内,不会随意移动;3.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口腔护理用牙套位于患者的牙齿或者颌面位置,对内部的口腔没有影响,患者的舒适度高,更容易配合气管插管手术。
进一步,空腔设于支撑体的内部,喷药孔均匀分布于支撑体的内侧,注药孔设于支撑体的中间位置。
空腔设于支撑体的内部,结构紧凑,有效减小口腔护理用牙套的体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喷药孔均匀分布于支撑体的内侧,使得口腔护理药物均匀喷射到患者口腔内部,有效抑制口腔疾病;注药孔设于支撑体的中间位置,使得从注药孔注入的药均匀分布到空腔两侧,最后进入患者口腔的药量更加均匀,预防疾病的效果更好。
进一步,支撑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体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且上下对称,安装槽与口腔颌面插装匹配。
上下对称活动连接的两个支撑体,且安装槽与口腔颌面插装匹配,整个结构类似于口腔内上下牙齿的结构,不仅可以让气管插管受到上下两个面的固定作用,固定效果更好,而且可以进入患者口腔内的药量也更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93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开口调节装置及气管切开插管组件
- 下一篇:一种重症监护用多功能呼吸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