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9015.7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5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周福新;赖春桃;何方根;郭文;戴佳民;严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33;G02B1/14;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邓义华,陈卫 |
地址: | 5166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穿戴智能设备已逐渐流行起来。其中,智能手表作为可穿戴智能设备的一个代表,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很多便利,又比如,人们正在骑自行车或手上提满了东西的时候,不方便使用智能手机进行通话,这样就可以利用智能手表来代替智能手机,方便得进行通话。由于可穿戴智能设备需要固定在人体上,因此其显示设备的体积不宜过大,功耗也不宜过高,另外,电子消费领域、工业领域以及军工领域中的一些小型产品的显示设备也不宜体积过大,功耗过高。
然而在现有的显示装置中,光源位于网点上方,很大部分光线通过多次全反射后直接从导光板另一侧射出,造成光线损耗,另一部分光线经过导光板多次全反射后再经过网点折射到下一分界面,折射时也造成光线损耗,导致光效率低、观看者会有朦胧感和磨砂感,视觉效果差,从而不得不增加光源的功率;且现有显示装置中的导光板通常使用PC材料制成,PC材料不耐刮、易磨损,容易影响导光板性能;现有显示装置通常需要设置玻璃盖板、导光板和两层光学胶,造成结构复杂、光程长、光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可有效避免因漏光、多个微结构折射造成的光损耗,还可省去一层光学胶和导光板,具有结构简单、光程短的特点,从而提高光效率和视觉效果且降低生产成本,玻璃盖板可避免PC材料不耐刮、易磨损的问题,还可解决PC材料与玻璃贴合时因材料收缩差异导致的变形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反射式显示模块、玻璃盖板、至少一光源、光学胶。玻璃盖板上表面或者下表面设有多个微结构;光源位于多个微结构下方;光学胶位于所述反射式显示模块与所述玻璃盖板下表面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盖板上表面设有表面处理层。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处理层为防刮层和/或抗指纹处理层。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盖板上表面设有触控感应层。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微结构的材质包含紫外光固化胶。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胶是固态光学胶或者液态光学胶。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胶厚度大于每一个所述微结构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胶的厚度为h,每一个所述微结构的高度为d,且h>5d。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微结构设置于玻璃盖板下表面;所述光源贴紧光学胶且光源下表面高于光学胶下表面或与光学胶下表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微结构设置于玻璃盖板上表面;所述玻璃盖板下表面设有光源槽;所述光源设置于光源槽内;所述光源槽入光侧设有锯齿;所述光源下表面高于玻璃盖板下表面或与玻璃盖板下表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可有效避免因漏光、多个微结构折射造成的光损耗,提高光效率;
2、可省去一层光学胶和一层导光板,从而缩短光程,玻璃盖板可避免PC材料不耐刮、易磨损的问题,还可解决PC材料与玻璃贴合时因材料收缩差异导致的变形问题;
3、可使光源射出光线充分扩散,离光源远处出射光强度增强,使光线更加均匀,一致性好;
4、光源设置在玻璃盖板下可省去现有技术中光源的放置空间;
5、液态光学胶填充更紧密,可以减少因贴合面填充不饱满导致的漫反射;
6、玻璃盖板具有触控、防刮和抗指纹功能;
7、玻璃盖板利用光学胶贴合时可防止气泡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微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微结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90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路由器(17‑130)
- 下一篇:定位仪(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