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自吸泵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8781.1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6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林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福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7/00 | 分类号: | F04D27/00;F04D29/00;F04D29/4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5 | 代理人: | 潘浙军 |
地址: | 317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型涉及一种水泵,具体为一种全自动自吸泵。
背景技术
传统自吸泵的泵体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流道包括依序设计的进水流道1′、叶轮室2′和气液分离腔3′,在工作中,液体从进水流道1′吸入,经叶轮室2′实现压力增压,而后到达气液分离腔3′进行气液分离,最后排出泵体形成高压液体。
在以上结构中,液体从吸入到排出全过程都没有任何配套的控制结构,最多也只是在气液分离腔3′中设置一压力控制开关,并以此来控制自吸泵的启停操作。经多年的使用发现,以上结构设置的自吸泵无法起到缓存水压、压力调节和防返水功能,而这将给实际使用带来很大不便。在使用中,一旦开启出水龙头就会因压力降低而使自吸泵启动,一旦关闭出水龙头就会因压力升高而使自吸泵关闭,其结果导致自吸泵的启停非常频繁,不仅会对所在电路造成冲击,并会严重影响自吸泵的使用寿命,且无法满足智能化和节能环保的使用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全自动自吸泵,其通过设计平衡罐结构来有效缓冲水路中的压力变化,可避免自吸泵的频繁启停,具有结构紧凑合理、用电成本低的特点,并能有效降低自吸泵的使用噪音,延长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自吸泵,包括泵体,泵体中设置有依序连通的进水流道、叶轮室和气液分离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中设有与所述气液分离腔连通的压力检测腔和压力缓冲腔,其中压力检测腔中设有水压传感器,水压传感器将检测的水压信号实时传递给水泵控制器并由控制器控制水泵的启停操作;所述压力缓冲腔上安装一与其连通的平衡罐。
进一步的,上述泵体在叶轮室的出水口部位形成一隔舌,隔舌的顶部设有倒角。
进一步的,上述进水流道由前流道和后流道连接构成,前后流道的衔接处设有单向止回阀。
进一步的,上述单向止回阀由活动阀芯和复位弹簧构成,所述复位弹簧套装在活动阀芯外,复位弹簧两端分别顶持在泵体和活动阀芯的头部后侧,活动阀芯头部在复位弹簧复位力的作用下密封顶持在前后流道衔接处的管道连接平台上。
进一步的,上述泵体在单向止回阀部位设置有水流开关,水流开关的信号实时传递给水泵控制器并用于控制水泵的启停操作。
进一步的,上述管道连接平台上设有与活动阀芯头部密封连接的密封胶圈。
进一步的,上述气液分离腔顶部设有注水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压力检测腔中设置的水压传感器来实时检测泵体中的水压信号,并当水压信号低于设定的最低压力值时启动水泵,当水压信号高于设定的最高压力值时关闭水泵,以实现对水泵的自动启停操作。
以上设置的压力缓冲腔和平衡罐能有效扩展水泵中的储水量,无需启动水泵既能满足用户少量用水的需求,其能有效减缓气液分离腔中的水压变化,避免水泵的频繁启停,以避免对电路造成冲击,同时也可以缓冲液体的回流,避免损伤叶轮、水流开关等配件,能有效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泵体在叶轮室的出水口的尖头隔舌设有倒角,能有效避免高压液体中的气泡冲击隔舌集中迅速破裂而增加的噪音问题。
附图说明
图1、现有自吸泵的结构剖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进水流道所在平面的结构剖视图;
图4、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缓冲腔所在平面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5所示,一种全自动自吸泵,包括泵体,泵体中设置有依序连通的进水流道1、叶轮室2和气液分离腔3,气液分离腔3顶部设有注水孔31。
所述泵体中设有与所述气液分离腔连通的压力检测腔4和压力缓冲腔5。
其中压力检测腔4中设有水压传感器,水压传感器将检测的水压信号实时传递给水泵控制器并由控制器控制水泵的启停操作。在使用中,通过压力检测腔4中设置的水压传感器来实时检测泵体中的水压信号,并当水压信号低于设定的最低压力值时启动水泵,当水压信号高于设定的最高压力值时关闭水泵,以实现对水泵的全自动启停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福泵业有限公司,未经大福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87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