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漏电起痕试验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8627.4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6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吕在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诺尔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漏电 试验 | ||
1.一种漏电起痕试验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载样平台(1)、施电组件(2)和滴液组件(3),所述施电组件(2)设置在载样平台(1)的一端,所述滴液组件(3)设置在载样平台(1)的上方;所述滴液组件(3)包括置料瓶(31)和用于驱动置料瓶(31)移动的第一气缸(32),所述置料瓶(31)和第一气缸(32)可拆卸连接,所述置料瓶(31)的出料端设有开关件(33)和滴液计数器(34);所述施电组件(2)包括活动块(21)和用于驱动活动块(21)升降的第二气缸(22),所述活动块(21)靠近载样平台(1)的一侧设有两个铂电极(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起痕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样平台(1)的另一侧设有压板(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起痕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件(33)为电磁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起痕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起痕试验机还包括壳体(4),所述载样平台(1)、施电组件(2)和滴液组件(3)均设于壳体(4)内;所述壳体(4)的内侧设有通风口(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漏电起痕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设有观测门(42),所述观测门(42)的表面透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起痕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液计数器(34)包括红外发射管D1、红外接收管D2和控制电路,所述红外发射管D1和红外接收管D2分别设置在置料瓶(31)出料端的两侧,所述红外发射管D1和红外接收管D2均与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漏电起痕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红外信号放大模块和红外信号开关模块;所述红外信号放大模块包括三极管Q1和三极管Q3,所述红外接收管D2的正极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红外接收管D2的负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电源,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单片机的RX引脚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接电源,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接地;所述红外信号开关模块为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与红外发射管D1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红外发射管D1的正极接电源,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2与单片机的TX引脚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漏电起痕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均为NPN型三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诺尔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诺尔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862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式支线上跨桥钢板组合梁桥
- 下一篇:一种包装机的灌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