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力线过零点调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8285.6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8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崔健;王宪贤;董海涛;王文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13 | 分类号: | H03K17/13;H03K17/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2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线 零点 调制 电路 | ||
1.一种电力线过零点调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电源电路(1),可控硅触发电路(2),使能控制电路(3)和边沿加速电路(4);
所述辅助电源电路(1)外部与火线L、零线N连接;
所述辅助电源电路(1)与可控硅触发电路(2)和使能控制电路(3)连接;
所述边沿加速电路(4)与可控硅触发电路(2)连接;
所述可控硅触发电路(2)外部与火线L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力线过零点调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源电路(1),包括分压电阻R1、R2和R3,储能电容C2,稳压二极管VD2,滤波电容C1,续流二极管VD1和充电电阻R4;
分压电阻R3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稳压二极管VD2的阳极、电容C2的一端相连并连接于零线N;
分压电阻R3的另一端、分压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续流二极管VD1的阳极、电阻R4的一端相连并连接于所述使能控制电路(3);
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于分压电阻R1的一端;
分压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于火线L;
续流二级管VD1的阴极、稳压二极管VD2的阴极、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并连接于所述可控硅触发电路(2);
稳压二极管VD2与储能电容C2并联,用于限制C2两端的电压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力线过零点调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触发电路(2),包括控制三极管V2,泄放电阻R6,滤波电容C3、C5,限流电阻R5、R9,分压电阻R10,可控硅V3;
所述可控硅触发电路(2),包括控制三极管V2,泄放电阻R6,滤波电容C3、C5,限流电阻R5、R9,分压电阻R10,可控硅V3;
可控硅V3的阳极与火线L线接,阴极与零线N连接,滤波电容C5、分压电阻R10并联在可控硅V3的控制极与阴极之间;
分压电阻R10的一端连接于限流电阻R9的一端;
限流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于控制三极管V2的集电极;
控制三极管V2的基极连接于泄放电阻R6的一端、滤波电容C3的一端、限流电阻R5的一端;
控制三极管V2的发射极、泄放电阻R6的另一端、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同时连接于所述辅助电源电路(1);
限流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使能控制电路(3);
限流电阻R9的另一端、分压电阻R10的另一端、控制三极管V2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于所述边沿加速电路(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力线过零点调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沿加速电路(4)包括控制三极管V1,限流电阻R7和滤波电容V4;
滤波电容C4两端并联在控制三极管V1的基极与射级之间;
控制三级管V1同时连接于所述可控硅触发电路(2)和所述使能控制电路(3);
限流电阻R7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可控硅触发电路(2);
限流电阻R7和滤波电容C4组成低通滤波,防控制三极管V1的基极因为干扰误触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力线过零点调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使能控制电路(3)包括光耦E1和限流电阻R8;
光耦E1内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R8的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GND连接,R8的另一端与使能控制信号CRTL连接;
光耦E1内的三级管的发射极连接于所述辅助电源电路(1);
光耦E1内的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于所述可控硅触发电路(2)和所述边沿加速电路(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828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