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节能发热圈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6305.6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3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培山;周仁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月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74 | 分类号: | B29C45/74;B29C47/8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6 | 代理人: | 刘备 |
地址: | 230041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经济开发区繁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节能 发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具体是一种高效节能发热圈。
背景技术
现在能源问题是越来越严重问题,大家都提倡节能环保,在注塑机、吹膜机、拉丝机、挤出机、造粒机等众多工业加热设备中,主要通过加热料筒使料筒温度上升从而使料筒里的塑料达到熔融状态,由于原料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得到加热的,发热圈的加热需要升高到一定温度,不仅费电,且由于发热圈暴露于料筒外部,热效率低,热量损耗较大,还会影响室温的恒定,在炎热的夏天更对操作者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传统发热圈使用时,在料筒外周设置一个不锈钢保温罩,以减少其热量损耗,并保证料筒内的温度,但仍然存在较大的热量损失;所述的不锈钢保温罩与发热圈分离,保温罩里面填充传统材料石棉等来达到保温效果,保温罩是通过料筒支撑来固定,导致其厚度大。
目前市场上一般采用电阻片、铸铝片、石英管、陶瓷等电热转换装置或电磁加热装置来实现工业所需温度,虽然能够达到工业生产条件的要求,但仍然存在升温慢、能耗高、热转换效率低、隔热效果差、安全性能差、寿命短等技术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耗低、散失小的高效节能发热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节能发热圈,包括两个半圆环体组成的不锈钢外壳,所述半圆环体的上下端均设置有环形端盖,所述上下两个环形端盖的内侧面之间均匀设置有纳米红外发生器,所述纳米红外发生器与不锈钢外壳的外侧壁之间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金云母镜面反射片、空气隔热层和保温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纳米红外发生器发出的远红外线的波长为2-10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纳米红外发生器均匀分布在料筒的外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两个半圆环体通过紧固卡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不锈钢外壳的侧边还设置有接线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在不锈钢外壳的内部采用金云母镜面反射片将纳米红外发生器发射至外侧的远红外线反射,并利用空气隔热层和保温层两种方式进行叠加隔热,最大程度的提高了纳米红外发生器与料筒之间的传热效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锈钢外壳的外表面温度从原始电热圈的230℃降低到35℃,从而降低了车间温度,改善了工作环境,解决了传统电热圈升温慢、能耗高、热转换效率低、隔热效果差、安全性能差、寿命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高效节能发热圈,包括两个半圆环体组成的不锈钢外壳1,两个半圆环体通过紧固卡扣2连接,所述半圆环体的上下端均设置有环形端盖3,所述上下两个环形端盖3的内侧面之间均匀设置有纳米红外发生器4,纳米红外发生器4均匀分布在料筒的外围,纳米红外发生器4发出的远红外线的波长为2-10μm,所述纳米红外发生器4与不锈钢外壳1的外侧壁之间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金云母镜面反射片5、空气隔热层6和保温层7。所述不锈钢外壳1的侧边还设置有接线盒9。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节能发热圈是基于热力学原理,对功率与热量进行分析计算,通过2-10μm的远红外波长进行辐射传热,电热转换效率可高达99.5%以上;降低了车间温度,改善了工作环境,解决了传统电热圈升温慢、能耗高、热转换效率低、隔热效果差、安全性能差、寿命短的缺陷。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月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月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63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颗粒状物料的输送装置及输送方法
- 下一篇:购车线索质量的评级方法和评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