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采血称监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5747.9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5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鑫;田川;肖玲玲;张贺眉;邓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宏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415 | 分类号: | G01G19/415;G01G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8 | 代理人: | 孙国栋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射频 技术 采血 监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血称监控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采血称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依靠人工统计采血起止时间,弊端很多,容易出现数据上的错误,数据错误就会无法保证在采血的过程人们的安全,所述医护人员在人们采集血液时要时刻保持警惕,但是由于采血的人员比较多,很多医护人员应接不暇,容易出错,所以要时刻保持数据的正确,因此设置本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采血称监控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采血称监控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设有电子采血称,所述电子采血称上方设有托盘,所述托盘与电子采血称之间通过摆动机构相连接,所述摆动机构内设有震动感知器,所述电子采血称内设有识读器和计时器,所述识读器内设有芯片,所述电子采血称侧表面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子采血称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识读器电性连接,所述识读器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芯片相连接,所述识读器内的芯片输入端通过导线与震动感知器和计时器电性连接。
所述电子采血称外设有计算机,所述计算机内有数据收集感知器。
所述芯片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电子采血称内的电子称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器侧表面加工有市电接口,所述控制器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市电接口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器的型号为MAM-200,所述计时器的型号为WS-J0201-CC。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有效利用射频技术,将数据记录准确,尤其是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保证了血液采集量的数据,采血时间的实时数据,保证人们在收集血液时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采血称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采血称监控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底座;2、电子采血称;3、托盘;4、震动感知器;5、识读器;6、计时器;7、芯片;8、控制器;9、计算机;10、数据收集感知器;11、市电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如图1-2所示,一种基于射频技术的采血称监控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表面设有电子采血称2,所述电子采血称2上方设有托盘3,所述托盘3与电子采血称2之间通过摆动机构相连接,所述摆动机构内设有震动感知器4,所述电子采血称2内设有识读器5和计时器6,所述识读器5内设有芯片7,所述电子采血称2侧表面设有控制器8,所述控制器8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子采血称2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8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识读器5电性连接,所述识读器5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芯片7相连接,所述识读器5内的芯片7输入端通过导线与震动感知器4和计时器6电性连接;所述电子采血称2外设有计算机9,所述计算机9内有数据收集感知器10;所述芯片7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电子采血称2内的电子称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8侧表面加工有市电接口11,所述控制器8输入端通过导线与市电接口11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8的型号为MAM-200,所述计时器6的型号为WS-J0201-CC。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底座上表面设有电子采血称,电子采血称上方设有托盘,托盘与电子采血称之间通过摆动机构相连接,摆动机构内设有震动感知器,电子采血称内设有识读器和计时器,识读器内设有芯片,电子采血称侧表面设有控制器,控制器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子采血称电性连接,控制器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识读器电性连接,识读器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芯片相连接,识读器内的芯片输入端通过导线与震动感知器和计时器电性连接,有效利用射频技术,将数据记录准确,尤其是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保证了血液采集量的数据,采血时间的实时数据,保证人们在收集血液时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宏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宏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57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