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馈线网络系统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4636.6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7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叶诚;丁飞;刘鲁军;汤咏;蒋忠瑜;王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02 | 分类号: | G01S7/02;H04B1/04;H04B1/18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馈线 网络 系统 结构 | ||
1.一种馈线网络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完全相同的A系统(1)和B系统(2),A系统(1)、B系统(2)分别连接开关(3)的A路端口和B路端口,开关(3)的负载端口和天线端口分别连接负载(4)和天线接入波导(5),A路端口与负载端口之间、A路端口与天线端口之间、B路端口与负载端口之间、B路端口与天线端口之间的连接与断开均通过开关(3)切换,A系统(1)和B系统(2)的输入端口均连接发射机的输出端口,A系统(1)和B系统(2)的输出端口均连接接收机的输入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馈线网络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3)包括模式Ⅰ和模式Ⅱ两种工作模式;所述开关(3)处于模式Ⅰ时,A路端口与天线端口相连,B路端口与负载端口相连,开关(3)处于模式Ⅱ时,A路端口与负载端口相连,B路端口与天线端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馈线网络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系统(1)和B系统(2)均包括环形器(10)、耦合器(20)、同轴器(30);同一系统内,所述环形器(10)的端口Ⅰ、端口Ⅱ和端口Ⅲ分别相应地连接发射机的输出端口、同轴器(30)的输入端口和耦合器(20)的耦合端口Ⅰ,同轴器(30)的输出端口连接接收机的输入端口,耦合器(20)的耦合端口Ⅱ连接开关(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馈线网络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系统内,环形器(10)与耦合器(20)之间、环形器(10)与同轴器(30)之间、耦合器(20)与开关(3)之间,通过E弯波导、H弯波导和直波导中的一种或多种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馈线网络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系统(1)和B系统均由系统内的环形器(10)的端口Ⅰ分别通过波导接口(11)连接发射机的输出端口,A系统(1)和B系统(2)均由系统内的同轴器(30)的输出端口分别通过半柔电缆(31)和SMA连接器(32)连接接收机的输入端口;所述A系统(1)和B系统(2)的耦合器(20)的耦合端口Ⅱ分别连接开关(3)的A路端口和B路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馈线网络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由所述A系统(1)、B系统(2)、开关(3)、负载(4)和天线接入波导(5)组成的馈线网络系统通过固定夹(40)固定在盒体(50)内;所述盒体(50)包括盒身(51)和盖板(52),所述盖板(52)通过螺钉固定在盒身(51)的顶部;所述盒身(51)的两侧端设有把手(5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馈线网络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接入波导(5)固定在盖板(52)上,所述波导接口(11)和SMA连接器(32)均设在盒身(51)的侧壁上,且A系统(1)的波导接口(11)和B系统(2)的波导接口(11)设在盒身(51)的同侧侧壁上,A系统(1)的SMA连接器(32)和B系统(2)的SMA连接器(32)设在盒身(51)的同侧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馈线网络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50)的盒身(51)和盖板(52)均采用铝合金材料,其表面均经导电氧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463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