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多光口设备测试的光开关切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2357.6 | 申请日: | 2017-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8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宝;朱艳萍;刘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湛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27 | 分类号: | H04B10/27;H04B10/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多光口 设备 测试 开关 切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多光口设备测试的光开关切换装置,属于光开关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具有保护倒换功能光开关即是光旁路器,通常用于网络的故障恢复。当光纤断裂或其他传输故障发生时,利用光开关实现信号迂回路由,从主路由切换到备用路由上。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420587558.X的一种光开关装置,包括:接收外部的第一智能电子装置发送的光信号,并将所述光信号发送至光检测器和光开关装置的光输入接口;检测所述光信号的光检测器;生成光检测周期序列控制信号,并将所述光检测周期序列控制信号发送给光开关装置的处理器;根据所述光检测周期序列控制信号将所述光信号转换为光检测周期序列光信号,并将所述光检测周期序列光信号发送至光输出接口的光开关;将所述光检测周期序列光信号输出至外部的第二智能电子装置的光输出接口。该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检测智能电子装置的设备,但现有技术光开关装置无法自动切换适用的备用电路上,无法多光口测试调控切换,多元化明显不足,运用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多光口设备测试的光开关切换装置,以解决光开关装置无法自动切换适用的备用电路上,无法多光口测试调控切换,多元化明显不足,运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多光口设备测试的光开关切换装置,其结构包括:提醒蜂鸣器、光旁路器面板、面板槽框、切换柱管、旋转轴承、导线管套、正极导线、负极导线、标签面板、光旁路器壳体,所述光旁路器面板与标签面板均嵌套于面板槽框内部,所述正极导线与负极导线均嵌套于导线管套内部,所述面板槽框与光旁路器壳体相配合为一体结构;
所述切换柱管垂直贯穿光旁路器壳体,所述切换柱管、旋转轴承、导线管套的轴心共线,所述切换柱管与旋转轴承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光旁路器面板与正极导线、负极导线电连接,所述提醒蜂鸣器垂直安装于光旁路器面板上,所述提醒蜂鸣器、光旁路器面板电连接;
所述提醒蜂鸣器设有提醒蜂鸣帽、蜂鸣器体、正极柱脚、负极柱脚,所述提醒蜂鸣帽水平安装于蜂鸣器体上,所述提醒蜂鸣帽与蜂鸣器体采用过盈配合,所述正极柱脚与负极柱脚均垂直焊接在蜂鸣器体下,所述正极柱脚和负极柱脚与光旁路器面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蜂鸣器体、切换柱管、导线管套、正极导线、负极导线均为柱筒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光旁路器面板、面板槽框、光旁路器壳体均为凸型板块或槽框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提醒蜂鸣帽为轮盘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承为圆环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提醒蜂鸣器为电子部件,精度高,蜂鸣高效。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承为机械部件,灵活度高,旋转切换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醒蜂鸣器设有提醒蜂鸣帽、蜂鸣器体、正极柱脚、负极柱脚,实现了光开关用于多光口设备测试并且切换,切换功能性极强,高效便捷,并且切换蜂鸣迅速提醒操作人员切换电路,使操作人员内心有底。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多光口设备测试的光开关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多光口设备测试的光开关切换装置提醒蜂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提醒蜂鸣器-1、光旁路器面板-2、面板槽框-3、切换柱管-4、旋转轴承-5、导线管套-6、正极导线-7、负极导线-8、标签面板-9、光旁路器壳体-10、提醒蜂鸣帽-100、蜂鸣器体-101、正极柱脚-102、负极柱脚-10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多光口设备测试的光开关切换装置:其结构包括:提醒蜂鸣器1、光旁路器面板2、面板槽框3、切换柱管4、旋转轴承5、导线管套6、正极导线7、负极导线8、标签面板9、光旁路器壳体10,所述光旁路器面板2与标签面板9均嵌套于面板槽框3内部,所述正极导线7与负极导线8均嵌套于导线管套6内部,所述面板槽框3与光旁路器壳体10相配合为一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湛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湛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23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显示屏的散热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微信的智能冲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