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PEPS及支架装配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1835.1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2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洁;朝晖;王玉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陆虎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2 | 分类号: | B23P1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eps 支架 装配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用工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PEPS及支架装配工装。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PEPS和支架装配在一起,PEPS设有插接孔,支架的一侧设有同插接孔配合的插接头、另一侧设有插脚。现有的将PEPS和支架进行装配的方法方式为:时插接头同插接孔对接,然后人工徒手挤压PEPS和支架,使得插接头插入到插接孔中从而完成装配。
现有徒手装配的方式存在以下不足:劳动强度大,随着疲劳增加,员工就会产生抱怨,操作手法上面就会变形,故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工位效率低,拉低线平衡率,浪费人力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辅助完成PEPS和支架的装配的PEPS及支架装配工装,以解决徒手进行PEPS和支架装配所存在的费力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PEPS及支架装配工装,所述PEPS设有插接孔,所述支架的一侧设有同所述插接孔配合的插接头、另一侧设有插脚,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按压板,所述底座上设有立架和竖导向杆,所述按压板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竖导向杆上,所述立架上设有驱动所述按压板升降的升降机构,底座的上表面设有PEPS限位凹坑,所述按压板的下表面设有同所述插脚配合的避让孔。使用时,首先通过升降机构驱动按压板上升使得按压板和底座之间处于分开状态,然后先将PEPS以插接孔朝上的方式搁置在PEPS限位凹坑内、再将支架以插接头对齐插接孔的方式搁置在PEPS上,此时插脚刚好同避让孔对齐,最后通过升降机构驱动按压板下降而挤压支架,从而使得插接头插入插接孔中而完成装配,按压过程中插脚插入避让孔中而不会产生干涉。设置竖导向杆,能够防止按压板升降上产生水平方向的转动而导致插脚和插孔不能够对齐,不能够对齐则会损坏支架。
作为优选,所述PEPS限位凹坑远离所述立架的一侧设有PEPS进出口。取放PEPS时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摆臂、连杆和竖滑杆,所述竖滑杆穿设在所述立架上,所述按压板悬挂在所述竖滑杆的下端,所述竖滑杆的上端通过所述连杆同所述摆臂连接在一起,所述摆臂的摆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立架上,所述摆轴连接有手柄。使用时,通过手柄驱动摆轴转动,摆轴带动摆臂摆动,摆臂通过连杆驱动竖滑杆升降,竖滑杆驱动按压板升降。
作为优选,所述立架包括立柱和连接在立柱上端的悬挂座,所述立柱的下端同所述底座连接在一起,所述悬挂座包括下段和连接在下段上端的一对连接耳,所述摆轴的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一对连接耳上,所述连杆位于所述一对连接耳之间,所述竖滑杆穿设在所述下段内。
作为优选,所述摆轴的端面上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自由端设有螺纹段,所述手柄套设在所述连接头上,所述螺纹段螺纹连接有将所述手柄同所述摆轴锁紧在一起的锁紧螺母。安装拆卸手柄时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锁紧螺母包括环形螺母本体和设置在螺母本体内周面上的内螺纹,所述螺母本体的内周面上设有沿锁紧螺母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通槽,所述通槽将所述内螺纹沿螺母本体的周向断开,所述螺母本体设有穿过所述通槽的一侧侧壁后螺纹连接在通槽的另一侧侧壁上的通槽槽宽调节螺钉。在锁紧螺母锁紧后锁紧通槽槽宽调节螺钉而使得通槽宽度缩小,缩小的结果为使得内螺纹的更紧地抱紧在螺纹段上,从而使得锁紧螺母和螺纹段之间不容易产生松动。对手柄的锁紧更为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通槽有两条。
作为优选,所述两条通槽沿螺母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能够有效防止锁紧螺母产生局部脆弱现象。
作为优选,螺母本体的外周面上设有助力槽。驱动锁紧螺母转动时方便。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能够很好的保持产品一致性,保证装配过程中不容易发生产品变形,降低了安全风险及市场上顾客对汽车产品的不满意度;进行装配作用时无需反复摆动胳膊去装配,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员工抱怨;使用该装置大大的缩减了装配时间;在同样生产率下,自重轻,外形尺寸小,成本低;结构紧凑,制造和维修较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锁紧螺母的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陆虎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陆虎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18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