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网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1117.4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84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冷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冷树东 |
主分类号: | A01K73/02 | 分类号: | A01K73/02;A01K75/06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1235 | 代理人: | 赵志雄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具,特别是一种底拖网,属于海产品捕捞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网具是渔民出海作业的重要工具,通过渔船拉动渔网作业生产。在拉动过程中,网具在水下展开,移动,进行海产品捕捞作业。由于海底部凹凸不平,而渔船的移动速度较快,现有网具无法将陷在海底凹陷处的海产品(如,蟹类、虾类、贝类、鱼类等)捕入网内,而是遗漏于网具外底部,降低捕捞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海底贝类、蟹类、虾类等海产品捕捞产量的网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网具,在网具本体的入口端两侧分别连接翼网,所述网具本体以及翼网的上端设有拉网顶纲、下端设有若干道拉网底纲,相邻的所述拉网底纲之间通过若干牵引绳连接,所述拉网顶纲上设有若干浮子,所述网具本体的尾部设有可开合的收获口。
所述入口端的截面呈中部凹陷的弧形。
所述拉网底纲为金属链状结构或非金属绳。利用金属链或非金属绳的重力,使拉网底纲与海底面贴合,设置多道拉网底纲,实现将海底面上的贝类蟹类等反复刮动,使其进入网具本体内。
所述金属链状结构和/或非金属绳上连接若干沉子,增加重力,使其与海底面贴合更紧密。
所述拉网底纲上固定有若干沉子,所述沉子之间的网具本体的网眼尺寸大于网具本体其他区域网眼的尺寸。利用沉子将大网眼的网具本体贴合在海底面,倍刮动的鱼类、贝类等可以从大网眼进入网具本体内。
相邻的所述拉网底纲间距10-35cm。
所述收获口的口径小于入口端,方便捕获海产品的收获。
所述底拖包括2-3道拉网底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多道拉网底纲,拉网底纲与海底面充分贴合不留缝隙,在海底面移动时,通过多道拉网底纲的刮动,将凹陷海底的蟹类、贝类等海产品刮起,从而进入网具本体内,减少遗漏,提高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网具张开状态图;
图2为网具底面俯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拉网底纲,2、牵引绳,3、浮子,4、收获口,5、网具本体,6、翼网,7、拉网顶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网具,在网具本体5的入口端两侧分别连接翼网6,所述网具本体5以及翼网6的上端设有拉网顶纲7、下端设有若干道拉网底纲1,相邻的所述拉网底纲1之间通过若干牵引绳2连接,所述拉网顶纲上设有若干浮子3,所述网具本体5的尾部设有可开合的收获口4。
所述入口端的截面呈中部凹陷的弧形。
所述拉网底纲1为金属链状结构或非金属绳。利用金属链或非金属绳的重力,使拉网底纲1与海底面贴合,设置多道拉网底纲1,实现将海底面上的贝类蟹类等反复刮动,使其进入网具本体5内。
所述金属链状结构和/或非金属绳上连接若干沉子,增加重力,使其与海底面贴合更紧密。
所述拉网底纲1上固定有若干沉子,所述沉子之间的网具本体5的网眼尺寸大于网具本体5其他区域网眼的尺寸。利用沉子将大网眼的网具本体5贴合在海底面,被刮动的鱼类、贝类等如果没有从入口端进入网内,还可以从大网眼进入网具本体5内。
相邻的所述拉网底纲1间距10-35cm。
所述收获口4的口径小于入口端,方便捕获海产品的收获。
所述底拖包括2-3道拉网底纲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冷树东,未经冷树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11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阻拦网的鱼卵仔稚鱼采样网
- 下一篇:滚帮折臂回转式液压渔用起重拔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