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动型连挂缓冲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740204.8 | 申请日: | 2017-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45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 发明(设计)人: | 马瑞卿;陈传彬;陈强;黎焕先;彭长福;隆孝军;江太宏;刘凤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G9/04 | 分类号: | B61G9/04;B61G1/4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詹永斌 |
| 地址: | 64130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动 型连挂 缓冲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连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动型连挂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国内客运动车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且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是,货运动车组刚刚起步,有好多技术还在研究探索中,例如,车钩缓冲装置等。现国内的货运机车大多采用100型车钩缓冲装置,动车组大多采用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这两种车钩缓冲装置对货运动车组而言都有各自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其受到的纵向冲击较大,结构复杂,其制作工艺要求也较高,不仅生产周期长,而且成本较高。尤其是对于窄轨距货运动车组而言,由于这种货运动车本身的体积较小,其载货量也较小,因此,其运行时所需要的牵引力也相对较小,如果仍然采用现有的用于车辆之间连挂和牵引的车钩或者锁链,则导致其运营成本更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手动型连挂缓冲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在使用时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手动型连挂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器、两个卡环和两根牵引杆,所述卡环上开设切口槽,所述牵引杆一端形成连接卡槽;所述卡环通过位于切口槽两侧的凸缘部与相互邻接的牵引杆上的连接卡槽相互卡接,两个卡环之间通过连接螺栓串接并与牵引杆固定连接成一体,所述缓冲器连接在牵引杆自由端。
优选地,所述缓冲器一端开设连挂通孔,所述牵引杆一端开设与所述U形开口槽贯通的连接孔,所述缓冲器一端插接到牵引杆一端的U形开口槽中,并通过销轴贯穿连接孔、连挂通孔使缓冲器与牵引杆之间形成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销轴贯穿连接孔、连挂通孔后,在销轴上连接开口销,所述开口销位于牵引杆外侧。
优选地,所述的缓冲器包括前丛板、后丛板以及连接弹簧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贯穿前丛板、后丛板以及连接弹簧,另一端上形成连挂通孔,且所述连接弹簧位于前丛板与后丛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缓冲器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与前丛板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卡环上的切口槽是锥形槽,其张角为40-60度。
优选地,所述牵引杆上的连接卡槽为锥形槽。
优选地,所述牵引杆上的连接卡槽的卡接面的倾斜度大于加工面的倾斜度。
优选地,所述牵引杆上的连接卡槽的卡接面与加工面之间的夹角为110-12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是通过缓冲器固定连接在车辆端部,在车辆之间产生纵向拉伸时,可以通过卡环与牵引杆之间的接触面受力;而在车辆之间产生纵向压缩时,可以通过相邻的两根牵引杆端部的接触面受力,两者均能把力很好地传递到缓冲器上,从而可以减轻车辆的纵向冲击;当车辆之间需要解除相互连挂状态时,作业人员只需要借助简单的辅助工具拆卸掉连接螺栓,就能实现相邻两节车辆之间的脱开,因此,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连挂可靠性高,其实施成本也较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车辆的主视图。
图2为车辆的仰视图。
图3为车辆的侧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4所示上座构造的放大图。
图6为图1或者图2中的缓冲器的主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缓冲器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B-B向的剖视图。
图9为牵引杆缓冲装置的构造示意图(主视图)。
图10为牵引杆连挂装置的构造示意图(爆炸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动型连挂缓冲结构的构造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C-C向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1中的卡环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1中的牵引杆的剖视图。
图15为车钩缓冲装置的构造示意图(主视图)。
图16为车钩缓冲装置的构造示意图(俯视图)。
图17为车钩缓冲装置相互连挂(半自动型连挂缓冲结构)的构造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的车钩的剖视图。
图19为图17中的车钩处于相互锁紧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0为图17中的车钩处于相互脱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02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复位钩舌推铁的复位弹簧导向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缓解阀拉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