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屑状金属样品的电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39991.4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36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陆娜萍;朱春要;周强;张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625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样品 电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电化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屑状金属样品的电解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材料中非金属夹杂物对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有重大影响。冶炼和研究人员希望在金属材料的冶炼或轧制中,尽量减少非金属夹杂物的数量和尺寸,细化析出相晶粒,强化金属材料的性能。因此,获得金属材料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并通过各种检测分析技术来研究其类型、尺寸、分布等规律,对改进冶炼工艺、热处理工艺,控制非金属夹杂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般电解时,阴极选用铜片或不锈钢片,极易被酸性或强腐蚀性电解液腐蚀,引起电解液的快速变质,影响电解质量。传统的电解,需要将待测金属材料加工成规则的棒状试样;而在制作棒状试样时,需要从大块铸坯或板坯上切割一小块,然后锯成小长方形方坯,最后用车床车成圆棒,或者将小块试样再加工成一定尺寸的片状,且都需要进一步打磨。如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实用冶金分析-方法与基础》、专利CN103884550A、CN2604685Y和CN101556225B中提到的电解试样均需要取样后再进行机加工处理,而且试样量一般大于50g,该方法不适合在待测试样的特定部位取样进行非金属夹杂物的分布和定量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屑状金属样品的电解装置,替代使用棒状试样进行电解,具有试样量少,装置体积小,操作便捷等优点,适用于磁性和非磁性屑状试样电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屑状金属样品的电解装置包括整流器、冷却槽、电解池、阴极导线、阳极导线、固定架、载样装置和半透膜;电解池置于冷却槽内;屑状试样置于载样装置中,与阳极导线连接的载样装置置于半透膜内;与阴极导线连接的阴极薄片和载样装置平行置于电解液中,阴极薄片与载样装置相距2~5cm。
进一步,所述的屑状金属样品的电解装置中,屑状试样有磁性时,载样装置为通过密封的磁铁将屑状试样吸附在铂金或石墨薄片;屑状试样没有磁性时,载样装置为铂金或石墨坩埚,或插有铂丝或石墨棒的微孔塑料袋。
进一步,所述的屑状金属样品的电解装置中,半透膜为火棉胶半透膜,阴极薄片为铂金或石墨薄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电解装置用于屑状金属样品的电解,取样方便,可用简单的钻床直接在试样表面钻取屑状试样;试样使用量少,缩短了制样时间;屑状样品表面积大,在合适的电流或电压作用下,金属材料中固溶体更易被电解脱离基体而溶到电解液中,保留住非金属夹杂物相,从而提高了电解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电解装置选用铂金或石墨作为阴极,因铂金和高纯石墨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可用于中性、酸性以及碱性电解液,解决阴极被腐蚀,造成电解液变质的问题,可用于水溶液和非水溶液的电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解装置的结构图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载样装置的结构图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的载样装置的结构图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中的载样装置的结构图示意图;
其中,1-整流器、2-冷却槽、3-电解池、4-阴极导线、5-阳极导线、6-固定架、7-载样装置、8-阴极薄片、9-半透膜、10-磁铁、11-屑状试样、12-铂金或石墨薄片、13-微孔塑料袋、14-铂丝或石墨棒、15-铂金或石墨坩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电解装置包括整流器1、冷却槽2、电解池3、阴极导线4、阳极导线5、固定架6、载样装置7、阴极薄片8和半透膜9;电解池3置于冷却槽2内;屑状试样置于载样装置7中,与阳极导线4连接的载样装置7置于半透膜内;与阴极导线连接的阴极薄片8和载样装置7平行置于电解液中,半透膜9为火棉胶半透膜,阴极薄片8为铂金或石墨薄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99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