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防凝露处理功能的煤矿井下变频驱动水冷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739509.7 | 申请日: | 2017-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7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 发明(设计)人: | 庞飞;王立霞;李兵芳;路广;高鹏程;樊晋华;尹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9/05 | 分类号: | G05B19/05;H02M1/00;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4110 | 代理人: | 郑晋周 |
| 地址: | 048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防凝露 处理 功能 煤矿 井下 变频 驱动 水冷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控制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凝露处理功能的煤矿井下变频驱动水冷系统。
背景技术
原有电控箱上的变频器腔体的水路系统在变频器断电后,经常会出现操作者忘记关掉外循环水路,这样由于外循环水温低,会造成内循环水路系统“结露”现象,使得整个控制箱的潮气增大,控制箱的潮气使得控制箱的重要元器件(如变频器、PLC控制系统等)受潮,从而降低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变频器断电后,因忘记关外循环水路容易导致循环水路系统“结露”,影响控制箱寿命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凝露处理功能的煤矿井下变频驱动水冷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防凝露处理功能的煤矿井下变频驱动水冷系统,包括由水冷变频器、蓄能罐、内循环水泵和热交换器连接构成的内循环水路,热交换器的进出水口外接外循环水路,水冷变频器的进水口经内循环水泵与热交换器连接,水冷变频器的出水口经蓄能罐与热交换器连接,所述水冷变频器外接有PLC控制器,热交换器的外循环水路上连接有水用电磁阀,水用电磁阀与PLC控制器连接,水用电磁阀与PLC控制器的连接控制回路中设有常开继电器ZJ3,水冷变频器的电源主回路中设有常开继电器ZJ1,内循环水泵的电源回路中连接有常开继电器ZJ2。利用电磁阀来控制外循环水路的通断。
所述水冷变频器进水口与内循环水泵的连接回路中设有内循环流量传感器,热交换器的外循环水路出水口处连接有外循环流量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在在外循环水路系统中加一个水用电磁阀,然后通过PLC控制系统在控制变频器得电时,电磁阀得电,水路系统运行。当变频器停止运行时,PLC控制系统延时关闭电磁阀,断开外循环水路系统。从而避免因内外循环系统的温差产生结露现象,进而杜绝潮气损坏控制箱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原理图;
图中:1-PLC控制器、2-水冷变频器、3-蓄能罐、4-内循环流量传感器、5-内循环水泵、6-热交换器、7-外循环流量传感器、8-水用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具有防凝露处理功能的煤矿井下变频驱动水冷系统,包含水冷变频器、控制回路(包括中间继电器,PLC控制中心及供电电源220V)、热交换器、电磁阀、内循环水泵、流量传感器和蓄能罐等。
水冷变频器2、蓄能罐3、内循环水泵5和热交换器6连接构成内循环水路系统,热交换器6的进出水口连接外循环水路,水冷变频器2的进水口经内循环水泵5与热交换器6连接,水冷变频器2的出水口经蓄能罐3与热交换器6连接,所述水冷变频器2外接有PLC控制器1,热交换器6的外循环水路上连接有水用电磁阀8,水用电磁阀8与PLC控制器1连接,水用电磁阀8与PLC控制器1的连接控制回路中设有常开继电器ZJ3,水冷变频器2的电源主回路中设有常开继电器ZJ1,内循环水泵5外接的电源回路中连接有常开继电器ZJ2。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在外循环水路系统中加一个水用电磁阀,通过PLC控制系统在控制变频器得电时,电磁阀得电,外循环水路运行;当变频器停止输出时,PLC控制系统延时关闭电磁阀,断开外循环水路。
变频器自带的水冷底板,水槽窄,可承受得压力小,不能直接使用井下水路冷却(杂质多,压力大),需先由内循环灌装纯净水或防冻液,蓄能罐保持内水路压力在0.2MPa-0.3MPa之间,内循环水路与外循环水路通过热交换器带走变频器释放的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95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