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拉深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38427.0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23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善武;谭德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聚能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顾惠忠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垫板 下模座 下垫板 下夹板 凹模 上夹板 上模座 凸模 本实用新型 拉深模具 推动机构 上模 下模 贯通 材料流动 相对设置 不良率 底面 起皱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深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及推动机构;上模包括上模座、第一上垫板、第二上垫板、上夹板及凹模;下模包括下模座、下垫板、下夹板、凸模及阻料筋。第一上垫板设置于上模座,第二上垫板设置于第一上垫板,上夹板设置于第二上垫板并位于第一上垫板的下方,凹模设置于第一上垫板,凹模贯通第二上垫板及上夹板;下模座与上模座相对设置,下垫板设置于下模座,下夹板设置于下垫板,下夹板位于下模座的上方,凸模设置于下模座,凸模贯通下垫板及下夹板对应凹模,阻料筋设置于下夹板并位于下垫板的上方,推动机构设置于下模座的底面。本实用新型防止产品起皱及表面有材料流动痕迹,降低产品不良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拉深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拉深模具在制造产品过程中,材料流动不受任何阻力,流动速度过快,导致制造后的产品起皱或产品表面有材料流动痕迹,严重影响产品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是拉深模具制造的产品起皱及表面有材料流动痕迹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深模具,其包括上模、下模及推动机构;上模包括上模座、第一上垫板、第二上垫板、上夹板及凹模;第一上垫板设置于上模座,第二上垫板设置于第一上垫板并位于下模座的下方,上夹板设置于第二上垫板并位于第一上垫板的下方,凹模设置于第一上垫板,凹模贯通第二上垫板及上夹板;下模包括下模座、下垫板、下夹板、凸模及阻料筋;下模座与上模座相对设置,下垫板设置于下模座,下夹板设置于下垫板并位于下垫板的下方,凸模设置于下模座,凸模贯通下垫板及下夹板对应凹模,阻料筋设置于下夹板,阻料筋位于下垫板的上方;推动机构设置于下模座的底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凹模具有至少一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凸模具有至少一凸部,至少一凸部对应至少一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下夹板设有至少两个固定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推动机构包括推板、多个推杆及多个支撑杆;推板位于下模座的底面,推板具有多个通孔;多个推杆对应贯通所述多个通孔;多个支撑杆一端连接推板,多个支撑杆的另一端贯穿下模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下模还包括支撑部件,支撑件垂直设于下模座四周的边缘,支撑件位于下模座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下模还包括至少两个基块,基块设置于支撑件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设有阻料筋,加大材料阻力,控制材料流动速度,防止产品起皱及表面留下材料流动痕迹;
2)凹模和凸模对应设置凹槽及凸部,可根据产品需要,将产品挤压成相应的形状。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以及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凹模及凸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聚能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聚能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84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产用球头的冲校复合模
- 下一篇:数控折弯机动模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