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叉取电的动态电压恢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37190.4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7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能传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2 | 分类号: | H02J3/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1113 | 代理人: | 龚英 |
地址: | 20141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叉 动态 电压 恢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能质量管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交叉取电的动态电压恢复装置,应用于电能质量治理领域。
背景技术
统计表明,在动态电能质量问题中,电压跌落是发生频率最高,影响最严重,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一类电能质量问题。动态电压恢复器(DVR)可以补偿系统的电压跌落,被认为是目前解决电压跌落问题最经济、最有效的电力装置。
变流器是动态电压恢复器中的核心部件,变流器的输入端一般连接至电网,变流器的输出端一般为一个电压源型逆变器,在电网电压跌落时,为了给输出的电压源型逆变器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需要在逆变器的直流侧配置稳压装置,而且此稳压装置的电流需要考虑电网电压最大跌落时的情况,使得稳压装置的最大电流远大于电网电压额定运行时的电流,装置体积和成本都要按照最恶劣的情况考虑。受限于稳压装置的体积和成本,目前动态电压恢复器的功率不能做到很大,只能适用于中小功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动态电压恢复器的应用局限,公开一种交叉取电的动态电压恢复装置,利用双段母线供电的设计原理,采用双动态电压恢复器实现交叉取电,不仅适用于大功率,特大功率的DVR,而且避免了动态电压恢复器中的变流器直流储能电路电压跌落的问题,保障了对母线上连接的负载正常供电。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交叉取电的动态电压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态电压恢复装置包括两套结构相同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分别为第一动态电压恢复器和第二动态电压恢复器,所述的两套动态电压恢复器分别设于相应的第一段母线与第一进线开关和第二段母线与第二进线开关之间,同时,所述第一动态电压恢复器的输入端设有连线连接至第二进线开关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动态电压恢复器的输入端设有连线连接至第一进线开关的输出端。
所述的动态电压恢复器包括变流器单元,滤波电感单元、滤波电容单元,耦合变压器单元,快速旁路开关单元,第一检修开关,第二检修开关和旁路检修开关,所述的第一段母线和第二段母线通过母联开关连接。所述的变流器单元包括输出逆变电路、直流储能电路和输入整流电路,所述变流器单元的输入端作为所述动态电压恢复器的输入端,所述变流器单元有两个输出端,其中一端与所述滤波电感单元的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滤波电容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的滤波电容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滤波电感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耦合变压器单元的副边与所述滤波电容单元并联连接,所述旁路检修开关串联连接在进线开关和负载之间,所述耦合变压器单元的原边与所述快速旁路开关单元并联连接后靠近进线开关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检修开关与进线开关连接,所述耦合变压器单元的原边与所述快速旁路开关单元并联连接后靠近负载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检修开关与负载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交叉取电的动态电压恢复装置在第一段母线和第二段母线的电压均正常时,母联开关断开,第一进线开关和第二进线开关均闭合,所述的第一动态电压恢复器和第二动态电压恢复器交叉取电,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两套动态电压恢复器中的变流器单元可以采用分别由集中共用的直流母线供电的方式运行,当第一段母线失电,而第二段母线正常时,母联开关闭合,第一进线开关断开,第二进线开关闭合,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均由第二段母线供电,第一动态电压恢复器中变流器单元的的输出逆变电路和第二动态电压恢复器中变流器单元的输入整流电路停止运行,第二动态电压恢复器的输出逆变电路和第一动态电压恢复器的输入整流电路正常运行,实现了由第二段母线的单母线供电时的电压补偿功能;当第二段母线失电,而第一段母线正常时,母联开关闭合,第二进线开关断开,第一进线开关闭合,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均由第一段母线供电,第二动态电压恢复器的输出逆变电路和第一动态电压恢复器的输入整流电路停止运行,第一动态电压恢复器的输出逆变电路和第二动态电压恢复器的输入整流电路正常运行,实现了由第一段母线的单母线供电时的电压补偿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能传电气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能传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71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