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自动防旋转脊柱内固定棒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35682.X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79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马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向阳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帮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7 | 代理人: | 颜春艳 |
地址: | 51001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旋转 脊柱内固定 圆棒体 矩形部 曲部 本实用新型 辅助工具 螺钉系统 内固定棒 配套工具 半圆 固定棒 螺钉锁 长边 短边 旋棒 预设 置棒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自动防旋转脊柱内固定棒,包括圆棒体和位于所述圆棒体一端的防旋转部,所述防旋转部的横截面包括曲部和矩形部,所述曲部为半圆,半径与所述圆棒体的半径相同,所述矩形部的长边长度与所述曲部的直径相同,且所述矩形部的短边长度所述圆棒体的半径相同。采用了上述结构的内固定棒装置,在螺钉锁紧所述防旋转部后,整个所述新型自动防旋转脊柱内固定棒的方向就已确定。这一巧妙而具有创造性的设计,实现了固定棒的自动防旋转,免除了旋棒等辅助工具的应用,不仅准确预设了所述新型自动防旋转脊柱内固定棒的方向,降低了术中置棒的操作难度,而且适用于现有的螺钉系统和配套工具,通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新型自动防旋转脊柱内固定棒。
背景技术
在脊柱外科,脊柱后路的固定一般采用钉棒系统进行固定,钉棒系统包括拧入椎体固定的螺钉,和连接不同椎体上的螺钉的圆柱形固定棒等。临床上往往需要根据脊柱自身的生理曲度或脱位时复位的需要,将固定棒进行预弯,但由于固定棒为圆柱形,在螺钉的钉槽内往往会出现旋转;尤其在寰枢椎脱位手术时,寰椎与枢椎的空间狭小,使用旋棒、调棒等辅助工具困难,且寰枢椎间无骨性结构遮盖脊髓,反复调整固定棒的方向可能会因辅助工具的误操作而导致脊髓损伤。而采用自动防旋转固定棒,则可以降低手术的难度,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但发明人之前申请的专利号为CN204306892U的“一种医用自行防旋转脊柱内固定棒装置”,虽实现了自动防旋转,但还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防旋转部分为椭圆形,且椭圆部分的直径大于圆柱部分,造成整个棒体在椭圆形部分与圆柱形的衔接处存在应力集中,容易出现断棒;
2.由于固定棒的椭圆部分的直径大,需将螺钉的钉槽加深,因此需要生产单独配套的螺钉,或者将螺母的高度减小,生产单独的螺母,造成防旋转棒与现有螺钉和螺母的通用性差;
3.螺钉的钉槽加深后,需要配备专门的螺钉起子;再者,由于椭圆部分的直径大,要求配备专门的对抗扳手;此外,固定棒术中往往需要预弯,由于固定棒的椭圆部分的直径大,因此还需要有专门配套的折弯工具。
因此,传统的固定棒,以及包括此前申请的防旋固定棒,依然存在诸多使用上、性能上、以及适用度上的不足,还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自动防旋转脊柱内固定棒,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进行了改进,新设计的新型自动防旋转脊柱内固定棒,将椭圆部分改为U形,没有增加防旋转部分的直径,固定棒的应力集中更小,与现有的螺钉和螺母的通用性好,无需额外设计螺钉或螺母,也无须配套新的螺钉起子、对抗扳手及弯棒工具,更有利于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自动防旋转脊柱内固定棒,包括圆棒体和位于所述棒体一端的防旋转部,所述防旋转部的横截面包括曲部和矩形部,所述曲部为半圆,半径与所述圆棒体的半径相同,所述矩形部的长边长度与所述曲部的直径相同,且所述矩形部的短边长度所述棒体的半径相同。
本申请中,在对固定棒进行改进时,充分考虑实际使用时的效果与性能,将圆棒体的横截面划分为上、下对称的两个半圆,其中一半半圆即为本申请的曲部,另一个半圆以直径为长边,以半径为短边进行填充,获得本申请的矩形部。
进一步,所述防旋转部长度为超出螺钉的钉槽的两端各2~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向阳,未经马向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56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脊柱钉棒固定系统
- 下一篇:可以自动伸长的骨骼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