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改变辊身长度的轧辊铸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33715.7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9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付家双;杨德明;陈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三强轧辊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28 | 分类号: | B22C9/28;B22C9/08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38 | 代理人: | 黎志红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变 身长 轧辊 铸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轧辊铸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改变辊身长度的轧辊铸造装置。
背景技术
轧辊是轧钢厂轧钢机上的重要零件,是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的工具,是决定轧机效率和轧材质量的重要消耗部件。现如今轧辊主要是采用铸造或者锻造的方法进行成型制造的。
而轧辊在进行铸造过程中,其冷型的规格固定,内部的浇注腔大小也是固定的,从而所铸造生产的轧辊的直径和长度也是一样。若需要生产直径相同,轧辊辊身长度不一样的轧辊,传统的方法是在生产时将冷型的规格进行更换,从而实现生产轧辊辊身长度的不同,但是这种传统的方法使用过多之后,会对轧辊铸造装置造成一定的损坏,从而影响轧辊铸造的质量,同时,会生产许多的冷型规格来满足不同的轧辊辊身长度,从而加大了对冷型的投入,使得成本大大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改变辊身长度的轧辊铸造装置,该装置通过对多用冷型内部的辊身浇注腔内的特制芯圈的更换,从而达到生产不同长度轧辊的辊身的目的,减少了对多用冷型的更换,同时减少多用冷型的多规格投入,大大降低了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改变辊身长度的轧辊铸造装置,该铸造装置包括浇口杯、浇注管、冒口、多用冷型、底箱和特制芯圈;
所述冒口、多用冷型和底箱由上而下依次连接,且冒口、多用冷型和底箱的内部相互连通形成用于铸造轧辊的浇注腔,所述冒口内部和底箱内部均设有辊头浇注腔,所述多用冷型内部设有辊身浇注腔;所述特制芯圈位于辊身浇注腔底部且活动放置在底箱的上方,所述特制芯圈的内径与底箱内部的辊头浇注腔的内径相同,特制芯圈的外壁与多用冷型的内壁贴合;
所述浇注管位于底箱的上方,底箱内部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一端与底箱内部的辊头浇注腔连通,另一端与浇注管内部连通;所述浇注管顶部设有浇口杯。
进一步的是,所述特制芯圈底部设有环形内凹圈,所述底箱顶部设有嵌入环形内凹圈的定位凸圈;当特制芯圈放置在底箱上时,底箱顶部的定位凸圈嵌入特制芯圈底部的环形内凹圈内,对特制芯圈起到了固定作用,加强了特制芯圈在辊身浇注腔内的稳定性,提高了轧辊铸造的质量。
进一步的是,所述特制芯圈的规格有多种,不同规格的特制芯圈的高度不同;根据生产需要,通过对不同高度的特制芯圈进行更换,可实现不同辊身长度的改变,从而达到生产的目的。
进一步的是,所述冒口与多用冷型之间活动连接,所述多用冷型和底箱之间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辊身浇注腔内部的不同高度规格的特制芯圈的更换,可实现生产不同长度的轧辊辊身的目的,可达到生产的多方面需要,为不同规格的轧辊生产带来了诸多便利,相比传统的通过更换冷型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对冷型的投入,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在更换特制芯圈时也减少了装置的拆卸步骤,利用传统的方法在对冷型进行更换时,需要将冒口、多用冷型和底箱均进行拆除,而现今只需要将冒口与多用冷型之间或者多用冷型与底箱之间进行拆除即可,减少了对装置的损坏,提高了轧辊的铸造质量;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的特制芯圈活动放置在底箱上,不仅拆卸更换十分方便,也保证了特制芯圈在辊身浇注腔内的稳定,减少了特制芯圈与底箱或者多用冷型之间的松动,进一步提高了轧辊的铸造质量,同时特制芯圈通过环形内凹圈置于底箱的定位凸圈上,也起到了一定的定位作用,使得多用冷型的安装过程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特制芯圈与底箱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特制芯圈的示意图。
图中:1、冒口;2、多用冷型;3、底箱;3-1、定位凸圈;3-2、连通管;4、浇口杯;5、浇注管;6、特制芯圈;6-1、环形内凹圈;7、辊头浇注腔;8、辊身浇注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一种可改变辊身长度的轧辊铸造装置,该铸造装置包括浇口杯4、浇注管5、冒口1、多用冷型2、底箱3和特制芯圈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三强轧辊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三强轧辊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37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轮毂的铸造模具
- 下一篇:一种3D打印精密铸造模壳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