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动力变流通风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31932.2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1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秦岭;秦继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岭 |
主分类号: | F24F7/00 | 分类号: | F24F7/00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62002 | 代理人: | 李艳华 |
地址: | 83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动 流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楼宇通风系统,尤其涉及风动力变流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楼宇常用的通风装置为风球,结构复杂,有转动装置,通风效率低,楼层间通风立管中空气容易倒流。而工业厂房采用通风楼,结构复杂,重量大,造价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风动力变流通风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动力变流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上抛物线球面、下抛物线球面和楼宇通风管;所述上抛物线球面的凸面Ⅰ与所述下抛物线球面的凸面Ⅱ相对设置,并通过支撑杆连接形成外缘大、中心小的狭窄空间;所述上抛物线球面的平面上设有顶盖;处于所述狭窄空间最窄处的所述下抛物线球面上设有所述楼宇通风管,该楼宇通风管与所述狭窄空间相通;所述宇通风管的一侧设有室内通风管,该室内通风管的出气口内设有套接在一起的大圆锥管、小圆锥管;所述大圆锥管与所述小圆锥管的下口间夹楼层出气口。
所述上抛物线球面的直径大于所述下抛物线球面的直径。
所述狭窄空间最窄处的距离等于1/2所述通风管的直径。
所述顶盖的直径大于所述上抛物线球面的直径。
所述大圆锥管与所述小圆锥管的上口齐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上抛物线球面的平面上设有顶盖,可以防止积雨。
2、本实用新型以自然风为动力,当任意方向自然风水平吹过狭窄空间时,在狭窄空间形成气流低气压区,使楼宇通风管中空气流向狭窄空间并排出。当室内通风管通风口压力大于楼宇通风管中压力时(即室内机械强制通风),在大圆锥管与小圆锥管形成的环上口处形成局部低压区,防止气流回流向下。当楼宇通风管中出气口以下压力大时,在小圆锥管上口处形成局部低压区,防止气流回流至室内通风口。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通风管的示意图。
图中:1—上抛物线球面;2—下抛物线球面;3—楼宇通风管;4—支撑杆;5—室内通风管;6—大圆锥管;7—小圆锥管;8—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风动力变流通风结构,该结构包括上抛物线球面1、下抛物线球面2和楼宇通风管3。
上抛物线球面1的凸面Ⅰ与下抛物线球面2的凸面Ⅱ相对设置,并通过支撑杆4连接形成外缘大、中心小的狭窄空间;上抛物线球面1的平面上设有顶盖8;处于狭窄空间最窄处的下抛物线球面2上设有楼宇通风管3,该楼宇通风管3与狭窄空间相通;楼宇通风管3的一侧设有室内通风管5,该室内通风管5的出气口内设有套接在一起的大圆锥管6、小圆锥管7;大圆锥管6与小圆锥管7的下口间夹楼层出气口。
其中:上抛物线球面1的直径大于下抛物线球面2的直径。
狭窄空间最窄处的距离等于1/2通风管3的直径。
顶盖8的直径大于上抛物线球面1的直径。
大圆锥管6与小圆锥管7的上口齐平。
当任意方向自然风水平吹过狭窄空间时,在狭窄空间形成气流低气压区,使楼宇通风管3中空气流向狭窄空间并排出。
当室内通风管5通风口压力大于楼宇通风管3中压力时(即室内机械强制通风),在大圆锥管6与小圆锥管7形成的环上口处形成局部低压区,防止气流回流向下。当楼宇通风管3中出气口以下压力大时,在小圆锥管7上口处形成局部低压区,防止气流回流至室内通风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岭,未经秦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19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用节能环保型空调
- 下一篇:一种云桌面浏览器视频重定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