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火阀及防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31249.9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3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竣安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40 | 分类号: | F16K17/40;F16K17/38;F16K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32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防火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防火阀及防烟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在热熔片融化后,防火阀片翻转或自由落下截断防火阀体内的气流通道,有时由于阀体生锈等原因使得防火阀片活动不灵敏,使得防火阀片依靠自身重力难以完全截断防火阀体内的气流通道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弹性件、通过第一弹性件驱动阀芯在腔体内运动以封闭或打开腔体,通过第一弹性件提供辅助推力,使阀芯克服一定的运动阻力、从而截断防火阀体内的气流通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防火阀及防烟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楼房多设有共用排风道,各层厨房、卫生间分别与共用排风道连通,为防止共用排风道里的浊气回灌,每个厨房、卫生间与共用排风道之间均设有止回阀,同时,为了防止其它楼层发生火灾时,共用排风道里的烟火倒灌入本户室,国家标准还要求在这个部位设置防火阀,当其它房间发生火灾时,自动关闭阀门,防止火灾漫延。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1155603U,公告日为2008年11月26日,公告了一种楼房排风道防火阀,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设有防火阀体、防火阀片,所述的防火阀体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阀体内的气流通道上设有阀口,所述防火阀片通过热熔片与防火阀体连接,所述防火阀片翻转或自由落下截断所述防火阀体内的气流通道,所述防火阀片外部设有接触器,所述防火阀体外侧与所述接触器位置对应处设有报警器,所述防火阀片在翻转或自由落下截断所述防火阀体内气流通道状态下,所述接触器与所述报警器的开关接触并启动所述报警器。
上述现有技术在热熔片融化后,防火阀片翻转或自由落下截断防火阀体内的气流通道,有时由于阀体生锈等原因使得防火阀片活动不灵敏,使得防火阀片依靠自身重力难以完全截断防火阀体内的气流通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防火阀,通过提供辅助推力,使阀芯可以克服一定的运动阻力、从而截断防火阀体内的气流通道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防火阀,包括内部具有腔体的防火阀本体,所述防火阀本体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排风通道,所述排风通道包括与所述腔体连通的进风口和通风口,所述腔体内远离所述排风通道一侧铰接有阀芯,所述阀芯的的自由端转动至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通风口之间时,防火阀处于打开状态,所述阀芯转动至所述进风口和通风口共同的一侧时,防火阀关闭;所述防火阀本体内还设有用于将所述阀芯朝所述进风口和通风口共同的一侧时拉动的第一弹性件,所述防火阀本体内设有用于将所述阀芯固定至所述进风口和通风口之间的热熔锁紧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芯转动安装在腔体内、用于封闭或连通腔体,由于防火阀本体侧壁上设有与腔体连通的排风通道,排风通道包括与腔体连通的进风口和通风口,当阀芯置于进风口和通风口之间时,该新型防火阀处于通风状态,风从腔体的入风口进入,然后依次经过进风口、排风通道、通风口,从腔体的排风口排出;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将阀芯朝进风口和通风口共同的一侧拉动,当热熔锁紧组件卡住阀芯时,第一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随着温度升高达到热熔锁紧组件的最高承受温度后,热熔锁紧组件失去锁紧能力,在第一弹性件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阀芯封闭腔体。
进一步,所述热熔锁紧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防火阀本体内的沉孔,滑动连接在所述沉孔内的滑块,设于所述沉孔内将所述滑块撑起并使其一端突出所述沉孔并卡住所述阀芯的热熔块,所述沉孔内设有两端分别固定在沉孔内和滑块上、在所述热熔块融化后用于将所述滑块拉入所述沉孔内的第二弹性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弹性件两端分别固定在沉孔内和滑块上,当温度达到热熔块的熔点后,热熔块熔断,滑块失去了热熔块的支撑力通过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拉入沉孔内,阀芯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拉动下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竣安消防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竣安消防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12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