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水分离式真空管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30914.2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56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廖云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镇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00 | 分类号: | B01D46/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4 | 代理人: | 王贤义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分 真空 管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水分离式真空管路系统。
背景技术
在PCB板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通常都要对PCB板的表面进行研磨,研磨时则通过研磨机采用加水研磨的方式进行研磨。由于大量PCB板需要研磨,故而需要大量的水,研磨机一般通过水泵将干净的水注入到PCB板的待研磨面上,再进行水磨,研磨机通过真空吸盘将研磨过后的水气一起吸附收集起来,但是夹杂有气体的水即使回收也不能直接作为重新研磨用水,故而需要提供一种气水分离式真空管路系统用以使气水分离,从而得到可以重新利用的干净的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和效果显著的气水分离式真空管路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气水过滤装置、液化装置和气体处理装置,所述气水过滤装置包括导入管道,所述导入管道与外部气水混合物相配合;所述液化装置与所述气水过滤装置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接,所述气体处理装置与所述液化装置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气水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和排液组件,所述导入管道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底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过滤器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通过第三连接管相连接,所述排液组件包括均与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相连接的排液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液管道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相对应的第一电磁阀,两个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两端均并联接入有第一分流管道,两条所述第一分流管道上均设置有第一球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有第一恒压电磁阀,所述第一恒压电磁阀上连接有第一消声器。
进一步地,所述液化装置包括真空罐和与所述真空罐相配合连接的真空排水罐,所述真空罐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球阀和数字压力开关,所述数字压力开关与外部控制系统相电性连接,所述真空排水罐连接有第二排液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排水罐的出水口处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真空排水罐的入口与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出口并联接入有第二分流管道,所述第二分流管道上设置有第三球阀。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排水罐设置有第二恒压电磁阀,所述第二恒压电磁阀上连接有第二消声器。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处理装置包括第三过滤器和与所述第三过滤器相配合连接的真空泵,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三过滤器的底部相连接,所述第三过滤器的出气口与所述真空泵的吸气口通过第四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真空泵上连接有与外部相通的排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和所述第三过滤器的底部均设置有固定安装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过滤器的上端和所述第二过滤器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气水混合物由导入管道进入到本实用新型中,并通过气水过滤装置第一次过滤分离气水混合物,之后,一次过滤后的气体通过液化装置并使得夹杂在气体中的气态水凝结为液态水从而被第二次气水分离,液态水在两次分离后被彻底从气体中过滤出,气体则通过气体处理装置而被处理;本实用新型各部分采用真空管道相连通,内部为真空环境保证气水分离的高效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27和右到左顺序设置在所述底座27的上端的气水过滤装置1、液化装置2与气体处理装置3;所述气水过滤装置1包括位于其右端的导入管道4,所述导入管道4作为外部气水混合物与本实用新型内部相连接的通道,将外部气水混合物引入到所述气水过滤装置1中;所述液化装置2与所述气水过滤装置1通过第一连接管5相连接,所述气体处理装置3与所述液化装置2通过第二连接管6相连接。其中,所述气水过滤装置1用于实现气水的初次过滤分离;所述液化装置2用于液化初次过滤分离后的气体,实现气水的二次过滤分离;所述气体处理装置3用于收集最后二次过滤出来的气体并将该气体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镇东有限公司,未经珠海镇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309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