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速多旋翼直升机的传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28813.1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0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桂艳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艳春 |
主分类号: | B64C27/12 | 分类号: | B64C27/12;B64C27/08;B64D3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11399 | 代理人: | 朱健,陈国军 |
地址: | 4355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速 多旋翼 直升机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速多旋翼直升机的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垂直起降飞行器主要有电动多旋翼、油动直驱多旋翼、单旋翼直升机及共轴双桨直升机等。其中单旋翼直升机需要尾旋翼抵消主旋翼产生的反扭力,且飞机前进主桨升力会偏离飞机轴心,较难控制。共轴双桨直升机解决了单旋翼直升机的缺点但是由于两个旋翼重叠会损失气动效率且航向控制较迟缓;另外由于旋翼旋转直径较大,旋翼翼根速度与旋翼翼尖速度相对于空气运动速度差别较大,为避免翼尖超声速通常会采用低转速设计,发动机驱动螺旋桨需要较大的减速齿轮,增加飞机整体结构重量,且由于音速及材料限制不利于制造超重型直升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需要提供一种用于高速多旋翼直升机的传动装置,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高速多旋翼直升机的传动装置,包括通过直升机的传动系统设置在直升机机体上的升力螺旋桨和推进螺旋桨,所述升力螺旋桨分别设置在直升机机体的两侧相对称位置,所述推进螺旋桨设置在直升机机体后端,所述推进螺旋桨与升力螺旋桨呈垂直设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系统包括设置在主动轴上的减速主动齿轮,所述减速主动齿轮两侧设有第二离合器和第一离合器,所述减速主动齿轮与设置在第一从动轴上的减速从动齿啮合,所述第一从动轴在减速从动齿一侧设有相邻设置的无极变速主动轮组和电子驱动器,所述无极变速主动轮组通过皮带与第二从动轴上的无极变速从动轮组进行动力传递,所述无极变速从动轮组一侧套装有弹簧,另一侧设有升力桨主动伞齿,所述升力桨主动伞齿分别与第一升力桨驱动轴上的第一升力桨从动伞齿和第二升力桨驱动轴上的第二升力桨从动伞齿啮合,所述第一升力桨驱动轴与第二升力桨驱动轴轴线相同且与第二从动轴的轴线垂直。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系统包括设置在主动轴上的减速主动齿轮,所述减速主动齿轮设有第一离合器,所述主动轴端部设有推动桨主动伞齿,所述推动桨主动伞齿与设置在推动桨驱动轴端部的推动桨从动伞齿啮合,所述推动桨驱动轴上设有第二离合器,所述推动桨主动伞齿与推动桨从动伞齿轴线垂直设置;
所述减速主动齿轮与设置在第一从动轴上的减速从动齿啮合,所述第一从动轴在减速从动齿一侧设有相邻设置的无极变速主动轮组和电子驱动器,所述无极变速主动轮组通过皮带与第二从动轴上的无极变速从动轮组进行动力传递,所述无极变速从动轮组一侧套装有弹簧,另一侧设有升力桨主动伞齿,所述升力桨主动伞齿分别与第一升力桨驱动轴上的第一升力桨从动伞齿和第二升力桨驱动轴上的第二升力桨从动伞齿啮合,所述第一升力桨驱动轴与第二升力桨驱动轴轴线相同且与第二从动轴的轴线垂直。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离合器为离心甩块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为摩擦片式离合器。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皮带为金属皮带。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无极变速从动轮组和所述无极变速主动轮组上的无极变速器为可变斜面式无级变速器。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减速从动齿和减速主动齿轮为斜齿齿轮。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减速从动齿和减速主动齿轮的传动比为4~6。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比为3.5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高速多旋翼直升机的传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无极变速结构,动力传送稳定,直升机机体的升力提升迅速;
2、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起飞阶段第一离合器由于发动机驱动力自动合拢实现传动;无级变逗主动轮组与第一从动轴采用类齿轮结构垂直连接,无级变速主动轮组在第一从动轴上进行前后滑动,能够实现直升机的推力和升力稳定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高速多旋翼直升机的传动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高速多旋翼直升机的传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高速多旋翼直升机的传动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高速多旋翼直升机的传动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艳春,未经桂艳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88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式共轴双旋翼飞行器
- 下一篇:无人机桨叶组件及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