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27628.0 | 申请日: | 201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85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桂兰;王岩;李刚;孔庆子;叶梦圆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1B32/50 | 分类号: | C01B32/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 气体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化学式:CO2)是空气中常见的温室气体,是一种气态化合物,碳与氧反应生成其化学式为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二氧化碳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可燃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略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公元300年左右,中国西晋学者张华就在他所写的《博物志》一书中作了烧白石作白灰有气体发生的记载。17世纪初,比利时化学家范·海尔蒙特在检测木炭燃烧和发酵过程的副产气时,发现二氧化碳。1757年,布莱克第一个应用定量的方法研究这种气体。1773年,拉瓦锡把碳放在氧气中加热,得到被他称为“碳酸”的二氧化碳气体,测出质量组成为碳23.5~28.9%,氧71.1~76.5%。1823年,迈克尔·法拉第发现,加压可以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1835年,制得固态二氧化碳(干冰)。1884年,在德国建成第一家生产液态二氧化碳的工厂。但现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在经过干燥床干燥后无法对干燥效果进行检测,导致干燥不彻底,造成回收二氧化碳气体纯度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的现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在经过干燥床干燥后无法对干燥效果进行检测,导致干燥不彻底,造成回收二氧化碳气体纯度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包括分水罐,所述分水罐的一侧设置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一侧设置有冷却罐,所述冷却罐的一侧设置有干燥床,所述干燥床的一侧设置有湿度检测罐,所述湿度检测罐的一侧设置有吸附床,所述吸附床的一侧设置有液化器,所述液化器的底部设置有冷冻机,所述液化器的一侧设置有成品罐,所述湿度检测罐内部设置有管道,所述管道的内部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的一侧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管道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输出管和第二输出管,所述第一输出管和所述第二输出管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水罐、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却罐、所述干燥床、所述湿度检测罐、所述吸附床、所述液化器、所述冷冻机和所述成品罐均通过连接管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水罐、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却罐、所述干燥床、所述湿度检测罐、所述吸附床、所述液化器、所述冷冻机和所述成品罐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路板为PCB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内部设置有放大器、模数转换器和单片机,且所述放大器、所述模数转换器和所述单片机均电性连接,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输出管与所述干燥床相通,所述第二输出管与所述吸附床相通。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是一种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设置湿度检测罐,通过湿度检测罐内部的湿度传感器和电路板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开关,有利于控制输出的通道,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气体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湿度检测罐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水罐;2、压缩机;3、冷却罐;4、干燥床;5、湿度检测罐;6、吸附床;7、液化器;8、冷冻机;9、成品罐;10、管道;11、湿度传感器;12、电路板;13、第一输出管;14、第二输出管;15、第一电磁阀;16、第二电磁阀;17、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未经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76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磷酸储槽
- 下一篇:一种膨胀蛭石快速剥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