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核电站反应堆的堆内流量分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26285.6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6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冉仁杰;李飞;李文强;李松;赵玉东;韩怀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21C15/12 | 分类号: | G21C15/12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电站 反应堆 流量 分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核电站反应堆的堆内流量分配装置。
背景技术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又称为一回路系统,在核电厂正常功率运行时能够将堆内产生的热量从堆芯导出,并通过蒸汽发生器传给二回路系统,产生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反应堆冷却剂在堆芯内分布的均匀程度直接影响到堆芯的温度分布,最佳的冷却剂流量分配和最小的流动阻力是反应堆堆芯应该满足的基本要求之一。
国内已有的流量分配装置零件数目众多,结构复杂,一般包含多孔围篮、支承柱、涡流抑制板和能量吸收仪等。由于支承柱多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堆芯支承下板,而反应堆下腔室空间有限,较多的螺栓将导致整个装置安装维修比较困难。
目前国外有关核电站反应堆的堆内流量分配装置中,一种方式是在堆芯下支承板下底面安装流量分配装置,未安装有支承柱,此类装置的压力容器下封头留有很大的空腔,致使核反应堆出现堆芯下落等安全事故时压力容器壁易被熔穿,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另一种在流量分配装置的底部安装有支承柱,与国内已有装置类似,此类装置的反应堆下腔室空间有限,较多的螺栓将导致整个装置安装维修比较困难;还有将加工了大量流水孔的流量分配环焊接在压力容器上,这种方式将导致装置维修困难。
由于目前国内外有关核电站反应堆的堆内流量分配装置难以同时满足均匀分配流量和较好的安全性。(针对第5一个问题 只需说别人的问题,不要提自己的东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流量分配均匀、涡流抑制效果好、便于更换和维修的核电站反应堆的堆内流量分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核电站反应堆的堆内流量分配装置,它包括流量分配筒、设置于流量分配筒内的流量分配板和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扰流板的下部轮廓与反应堆压力容器内壁轮廓相同,所述的流量分配筒的内壁上且沿其周向上均匀分布有四个轴向槽I和周向槽,周向槽与轴向槽I连通,第一扰流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板,第一扰流板上的两个卡板分别卡于相对立的两个轴向槽I之间,第一扰流板的顶表面上且位于其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第一扰流板的顶表面上还开设有卡槽;所述的第一扰流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扰流板,第二扰流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板,第二扰流板上的一个卡板卡于卡槽内,另一卡板卡于剩余轴向槽I内,第二扰流板的顶表面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的流量分配板的外边缘上均匀分布有四个缺口和卡片,四个卡片分别插入于周向槽内,四个缺口均与轴向槽I连通,缺口内插装有压块,压块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钉,锁紧螺钉与扰流板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的流量分配板和流量分配筒上均布置有多个导流孔,扰流板上开设有孔。
所述的流量分配筒的顶部设置有法兰盘。
两个所述的第二扰流板的连线垂直于第一扰流板设置。
所述的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的顶表面与周向槽的底表面平齐。
所述的周向槽的竖向宽度与流量分配板的厚度相等。
所述的导流孔为圆形、矩形、椭圆形或异形。
由两个所述第二扰流板和第一扰流板将流量分配筒内腔划分的四个区域内均设置有第三扰流板。
所述的第三扰流板的一端设置有卡板,第三扰流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叉形板。
所述的第一扰流板的顶表面上且位于卡槽的两侧均开设有沉头槽,第二扰流板的两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的第三扰流板上的叉形板的一端插入于凹槽内,叉形板的另一端插入于沉头槽内。
所述的流量分配筒的内壁上且位于相邻两个轴向槽I之间均设置有轴向槽II,所述的第三扰流板上的卡板卡于轴向槽II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流量分配均匀、涡流抑制效果好、便于更换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省略流量分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4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流量分配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流量分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第一扰流板与轴向槽I的安装示意图;
图7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第一扰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第二扰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省略流量分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B向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62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