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墨烯电热除冰雾车用玻璃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725403.1 | 申请日: | 2017-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9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 发明(设计)人: | 高超;郭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兴德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14 | 分类号: | H05B3/1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0 | 代理人: | 黄欢娣,邱启旺 |
| 地址: | 313199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电热 除冰 雾车用 玻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墨烯电热除冰雾车用玻璃,兼具主动和被动防/除雾除冰能力。
背景技术
汽车玻璃是汽车重要的安全部件之一,根据应用部位,汽车用玻璃主要包括前风挡玻璃、后风挡玻璃、门玻璃、天窗玻璃和前/后角窗玻璃等,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有加热线的汽车玻璃应用开始兴起,它几乎应用于所有汽车的后挡风玻璃,它是通过网印的方式将专用的导电银浆印刷到玻璃的表面,玻璃经钢化后,导电银浆烧结到玻璃表面,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电阻,通电后可以发热用以消除玻璃表面的冰霜,以利于驾驶者在行车时能够及时观察车后方的情况,使汽车在驾驶过程中具有更好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但是这种汽车电热玻璃窗是采用线加热的方式,加热线发热后,缓慢的将热量向加热线两侧传递,汽车玻璃受热不均匀,一旦加热升温速度过快,或者由于其导电性能不高,导致加热时间过长,很容易出现汽车玻璃爆裂的情况。另外,这种汽车电热玻璃窗是在玻璃上印刷导电银线,为了达到良好的加热效果,通常加热线的印刷宽度不小于1mm,而且一个普通的小轿车的后挡风玻璃上至少有十几条至二十几条不等的平行加热线,并且电阻丝的尺寸一般在几十微米左右。如果前挡风玻璃也要带电加热的话,有这样的电阻丝在玻璃上,实际上是非常影响前方视野的,不管是前挡风玻璃还是后挡风玻璃,这些可视加热线对汽车的外观和驾乘人员的视线都带来一定影响。
现有的ITO导电薄膜玻璃电阻低,可见光透过率高,摒弃了传统的加热线的印刷,美化了汽车外观,使驾车舒适性和安全性得到提高。但现代汽车几乎完全采用弯曲挡风玻璃,因此在挡风玻璃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平板玻璃进行热弯操作,这一操作需要在60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根据制作工艺,热弯操作是要在完成ITO导电薄膜镀膜之后进行的,但是ITO导电薄膜在温度超过300℃,面电阻会急剧上升。因此如果以ITO镀膜玻璃作为汽车玻璃,其加热功率远远达不到消除车窗玻璃冰雪霜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墨烯电热除冰雾车用玻璃,兼具主动和被动防/除雾除冰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烯电热除冰雾车用玻璃,包括内层玻璃、外层玻璃,以及铺设在整个内层玻璃外表面的电热层和铺设在外层玻璃底部,且位于外层玻璃内表面的辅助电热层,所述电热层由多根横向并行排列的石墨烯纤维和多根纵向并行排列的石墨烯纤维组成,同向的两根相邻纤维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0厘米;所述内层玻璃和外层玻璃均由玻璃本体和位于玻璃本体两侧的石墨烯膜组成;所述辅助电热层由两根横向并行排列的石墨烯纤维组成。所述石墨烯膜、电热层和辅助电热层分别与设置在内层玻璃底部的电极片相连。
进一步地,石墨烯纤维直径低于10μm。
进一步地,石墨烯膜的厚度小于500n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车载玻璃的结构设计,使其具有三挡加热功能。首先,作为低温加热档,电热层通过石墨烯纤维导电细丝在低压U1下快速升温除去雾气,此时在石墨烯膜层不同电的情况下,石墨烯玻璃上的超薄膜可以迅速传递热量,使汽车玻璃受热更均匀,能够有效防止玻璃因受热不均而产生的爆裂;其次,位于底部的辅助电热层单独为一档电压U2控制,在雨刮器受到冰冻时,可以加快此处冰雾的消除。更重要的是,内层玻璃和外层玻璃的石墨烯膜可作为一较高温加热档,单独有一档电压U3控制,采用面加热方式极速除去汽车前后挡风玻璃上的冰雪。此外,外层的石墨烯膜本身的疏水特性也可以自发抑制水雾形成。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车载玻璃同时具备了主动和被动防/除雾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石墨烯除冰雾车用玻璃层状结构。
图2是石墨烯纤维导电细丝分布图。
图中,内层玻璃1、外层玻璃2、电热层3、辅助电热层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兴德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兴德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54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开门自动熄火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黑板自动擦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