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开关控制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25240.7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5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贺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及尤提乐机电(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G01R1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57 | 代理人: | 赵文曲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六约社区宸***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关 控制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调节器,尤其涉及一种开关控制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在开关调节器的控制方式中,COT 控制模式由于其大量的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 COT 控制模式中,开关调节电路可以不需要环路补偿网络,从而使得电路设计更加简单。 而且,由于利用 COT 控制模式进行控制的开关调节电路可以不需要利用误差放大器对电压 进行调节。因而,采用 COT 控制模式的开关调节电路具有更好的瞬态响应性能。另外,若开 关调节电路在轻载状态下处于 PFM 模式,在重载状态下处于 PWM 模式,则利用 COT 控制模 式,开关调节电路从轻载状态下的PFM模式至重载状态下的PWM模式的过渡将更加平滑。由 于 COT 控制模式具有上述优点且不限于上述优点,因而,COT 控制模式在开关调节电路的电源控制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的开关控制调节器的精度并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控制调节装置,其能解决调节精度不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开关控制调节装置,包括开关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开关管和输出电感器,控制电路包括电压检测电路、功率级电路、误差校正电路、比较器、导通时间产生电路、逻辑控制电路;所述误差校正电路用于接收电压检测电路所反馈的电压反馈信号,以及根据参考电压输出误差校正电压,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接收电压反馈信号,其同相输入端接收参考电压和误差校正电压之差,且输出比较信号;导通时间产生电路用于提供导通时间信号,逻辑控制电路根据比较信号和导通时间信号输出逻辑控制信号至功率级电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检测电阻,检测电阻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接收流经电感器的电感电流,电压检测电路分别检测开关管在导通和关断时刻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降以获取电压反馈信号。
优选的,开关管包括上开关管和下 开关管,上开关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接收输入电压,下开关管具有第一端和 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耦接至上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耦接至参考地,开关管导通和关 断时刻为上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时刻或下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时刻。
优选的,电压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耦接至检测电阻的第二端 ; 第二开关,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耦接至第一开关的第二端,第二端连接至参考地;第三开关,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连接至检测电阻的第一端;第四开关,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耦接至第三开关的第一端;第一电容,耦接于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第三开关的第二端之间;第五开关,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耦接至检测电阻的第二端;第六开关,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耦接至第五开关的第二端,第二端连接至参考地;第七开关,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连接至检测电阻的第一端;第八开关,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耦接至第七开关的第二端,第二端耦接至第四 开关的第二端;第二电容,耦接于第五开关的第二端与第七开关的第二端之间;以及第三电容,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耦接至第四开关的第二端且作为均值电压检 测电路的输出端以提供均值电压,第二端连接至参考地。
优选的,误差校正电路包括减法滤波电路和参考电压调节电路,所述减法滤波电路接收所述电压反馈信号和所述参考电压,并提供减法滤波信号;所述参考电压调节电路接收所述减法滤波信号,并提供所述误差校正电压。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过程经过误差校正,使得开关调节的精度更高,同时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开关控制调节装置的模块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及尤提乐机电(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普及尤提乐机电(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52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