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锻造的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24995.5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3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黄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瑞丰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7/00 | 分类号: | F16F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0 | 代理人: | 谢建,王莎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锻造 减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锻压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锻压设备用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是锻压(锻造与冲压)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铸态疏松等缺陷,优化微观组织结构,同时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属流线,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相关机械中负载高、工作条件严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状较简单的可用轧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多采用锻件。
现有技术中,由于锻造是利用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而使金属胚料产生形变,因而在锻压过程中,通常就需要辅助的减震装置来缓冲锻压机械对胚料施加的压力。目前,各机械锻造行业采用的振动减震措施是将地面挖开,用水泥、混凝土等一定的基础,然后将锻压设备固定在上面,这样的减震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些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使强振动公害得到有效的治理。
申请号为201020682968.4的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锻压设备的减震结构,该减震结构是在地面挖有凹槽,凹槽的周围与底面为混凝土层,在凹槽的中心设有上支柱与下支柱,在上支柱与下支柱的周围设有围墙,在上支柱与下支柱之间设有用顶杆固定的弹簧,并在上支柱与下支柱之间装有机油,机油的液面与上柱的顶面平行,在下支柱的下面垫有硬橡胶垫,将锻压设备固定在上支柱的上面;在围墙的外层与凹槽侧壁之间填充有沙石层。该结构可有效消除锻造机械产生的振动。该减震结构是通过在上支柱与下支柱之间设置的弹簧进行减震的,通过弹簧虽能实现减震的目的,但是,受减震需求的限制,若在上支柱与下支柱之间设置的弹簧较多、较密集时,在恢复形变的过程容易造成相邻的弹簧打结、纠缠在一起,影响锻压设备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不同减震结构的用于锻造的减震装置,确保减震装置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锻造的减震装置,包括在地面挖开的凹槽,在凹槽的周围与底面设有混凝土层,在凹槽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硬橡胶垫、下支柱和上支柱,在上支柱与下支柱的外侧周围设有围墙,在围墙的外层与凹槽侧壁之间填充有沙石层;在上支柱与下支柱之间设有多组减震结构,该减震结构包括主减震板,主减震板的两端分别与上支柱、下支柱连接,主减震板上还连接有副减震板,副减震板的另一端与上支柱或下支柱连接。
其中,主减震板为弧形主减震板,副减震板为弧形副减震板,且主减震板的凸起方向与副减震板的凸起方向一致,主减震板与副减震板连接形成人字形结构。
其中,主减震板为弧形主减震板,副减震板为弧形副减震板,且主减震板的凸起方向与副减震板的凸起方向相反,主减震板与副减震板连接形成人字形结构。
其中,同一组减震结构中,主减震板与上支柱的连接点为A点,副减震板与下支柱的连接点为B点,主减震板与下支柱的连接点为C点,且A点位于B点、C点的正上方。
其中,在上支柱与下支柱之间装有机油,机油的液面与上支柱的顶面平行。
其中,在上支柱的顶面设有机油溢流槽,该溢流槽为环形槽。
其中,同一组减震结构中,在副减震板与下支柱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在主减震板与上支柱或下支柱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在上支柱与下支柱之间设置减震结构,通过减震结构减轻锻压设备产生的强烈震动,避免震动扰民;该减震结构包括有主减震板、副减震板,副减震板的一端连接在主减震板上形成人字形结构,每块主减震板、副减震板均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刚性,当锻压设备压紧工件时,该主减震板、副减震板均会产生形变,从而起到缓冲、减震、吸振的效果,且在锻压设备升起时,主减震板、副减震板能够快速回复形变,各部件迅速恢复至原始状态,此外,由于是通过板体进行减震,因而在板体产生形变、以及恢复形变的过程中不会存在因设置数量较多、较密而使相邻的弹簧打结、纠缠在一起的现象,保证减震装置能够持续性进行正常工作,提高减震装置的减震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将主减震板和副减震板设置成弧形板,采用弧形结构的板体能够使减震板更容易产生形变,从而提高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在上支柱与下支柱之间装有机油,机油的液面与上支柱的顶面平行,通过观察机油是否存在溢出的情形来判断减震板的实效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瑞丰锻造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瑞丰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49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