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松卡圈及含该卡圈的前靠解锁连杆机构、座椅靠背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23380.0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8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田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宏华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22 | 分类号: | B60N2/22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53113 | 代理人: | 张玺 |
地址: | 40113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松卡圈 解锁 连杆机构 座椅 靠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松卡圈及含该卡圈的前靠解锁连杆机构、座椅靠背,属于机动车座椅靠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交通代步或运输工具,且汽车的种类也五花八门。在很多运动型车和紧凑车中都有两门双排座椅车型,这种车型为方便后排乘客上下车,其前排座椅的靠背都可以向前翻折。基本上正驾靠背骨架总成在靠背调角器处采用与该调角器配合使用且结构相对复杂的解锁连杆机构,一般情况下,该解锁连杆机构直接依靠调角器联动轴自身方管结构直接与其它部件进行定位,即能实现座椅靠背的基本调节功能。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调节解锁手柄控制调角器联动轴,会导致靠背在解锁旋转过程中产生晃动和异响等情形,背靠同步解锁性能相对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的防松卡圈及含该卡圈的前靠解锁连杆机构、座椅靠背,其结构稳定可靠,保证了靠背解锁的同步性,且避免在解锁旋转过程中产生异响和晃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松卡圈,其包括具有第一内孔的卡圈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圈本体包括圆环部,该圆环部内孔口一体成型有沿其中心轴线方向弯折并倾斜延伸成缩颈状的锥环部,且该锥环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圆环部的中心轴线相重合,在该锥环部的环面上均匀设置有数条沿其中心轴线方向设置的缝口,且该缝口由所述第一内孔向所述锥环部根部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缝口数量为五至七条。
一种含前述防松卡圈的前靠解锁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呈方管状的调角器联动轴及依次定位于该调角器联动轴上的调角器手柄、两个调角器焊接总成、防松卡圈,其中,所述调角器联动轴沿长度方向的棱均倒成弧形,所述防松卡圈的圆环部贴合于与之相邻近的所述调角器焊接总成上,且该防松卡圈的锥环部与所述调角器联动轴的弧形棱过盈配合。
一种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骨架总成、靠背骨架总成及前述前靠解锁连杆机构,该前靠解锁连杆机构设置于所述座椅骨架总成与所述靠背骨架总成之间的结合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稳定可靠,通过防松卡圈的锥环部独特定位结构,使其与调角器联动轴进行限位,从而保证了靠背解锁的同步性,且避免在解锁旋转过程中产生异响和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防松卡圈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座椅靠背的结构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如图1-图3所述的防松卡圈,其包括具有第一内孔13的卡圈本体,该卡圈本体包括圆环部10,该圆环部10内孔口一体成型有沿其中心轴线方向弯折并倾斜延伸成缩颈状的锥环部11,且该锥环部11的中心轴线与圆环部10的中心轴线相重合,在该锥环部11的环面上均匀设置有数条沿其中心轴线方向设置的缝口12,且该缝口12由第一内孔13向锥环部11根部方向延伸。
本例中,锥环部11呈喇叭状结构,其大径端与圆环部10的内孔口一体成型,小径端圆心处于圆环部10中心轴线上。缝口12数量为五至七条,具体如在锥环部11的环面上采用六条缝口12。整个防松卡圈的材质采用韧性好的钢材或铝合金形成制成。
本实用新型同时公开了一种含前述防松卡圈的前靠解锁连杆机构,其包括有呈方管状的调角器联动轴3及依次定位于该调角器联动轴3上的调角器手柄(未图示)、两个调角器焊接总成4、防松卡圈1,其中,调角器联动轴3沿长度方向的棱均倒成弧形,防松卡圈1的圆环部10贴合于与之相邻近的调角器焊接总成4上,且该防松卡圈1的锥环部11与调角器联动轴3的弧形棱过盈配合。
同时公开一种座椅靠背,其包括座椅骨架总成(未图示)、靠背骨架总成2及前述前靠解锁连杆机构,该前靠解锁连杆机构设置于座椅骨架总成与靠背骨架总成2之间的结合位置上。
通过防松卡圈对调角器联动轴上的调角器焊接总成进行轴向锁紧限位,以保证靠背解锁的同步性,同时也就避免了在解锁旋转过程中产生异响和晃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宏华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宏华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33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驾升降助力簧定位机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座椅减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