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水地砖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23202.8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09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梅芳萍;沈芳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景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5/04 | 分类号: | E01C5/04;E01C1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99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东湖街道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水 地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道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水地砖。
背景技术
目前,市政道路中的人行道路面广泛采用了透水性地砖。
如公告号为CN204875442U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人行道地砖,包括地砖本体,所述地砖本体具有相对的两企口形侧边部,每个所述企口形侧边部包括位于该侧边部两端的两个凸隼,每侧的两所述凸隼围成一榫槽,所述榫槽具有可使两所述凸隼拼合以填充于该榫槽内的形状。另外还提供一种包括该地砖的人行道。包括该地砖的人行道的排水性较好,可有效避免人行道路面积水。
在实际使用当中,地砖为透水性地砖,水直接通过地砖流入土壤层中,土壤层中的土壤在水的作用下容易产生沉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地砖,减少排放到土壤层中的水,从而减小土壤层中的土壤沉降的概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排水地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呈中空设置,所述砖体下方呈开口设置,所述砖体下方固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方水平固设有排水板,所述砖体上开设有与砖体内部连通的通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地砖上的排水板互相抵接形成排水层,排水层上设置有与市政排水管连通的输水管,路面上有水时,水经过通水孔流入砖体下方的排水板上,水经过输水管从市政排水管内排走,减小雨水直接流入土壤层内的概率,减小了土壤层内土壤沉降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板下表面的截面面积小于上表面的截面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砖的安装过程中,排水板下方直接与土壤接触,排水板下方截面面积小于排水板上方的截面面积从而使土壤被挤压向四周从而使排水板的稳定性加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板下方固设有纵截面呈三角形的插块,且三角形尖端向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插块下方为三角形的尖端,使插块容易插入土壤,随着插块插入土壤,土壤被挤压向四周,从而使土壤与排水板、插块之间的挤压力增大,增强排水板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砖体一侧下方固设有下凸块,所述砖体另一侧上方固设有与下凸块配合的上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一块地砖上的上凸块压在前一块地砖的下凸块上,从而使地砖支架的连接性增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凸块开设有竖直贯穿上凸块的上通水槽,所述下凸块上开设有竖直贯穿下凸块的下通水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分通过上凸块上的上通水槽流至下凸块上的下通水槽然后流至排水板上,通过上通水槽和下通水槽,使路面上的水更多的流至排水板上,增加地砖的排水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通水槽与下通水槽交错设置,所述下凸块上开设有连通上通水槽与下通水槽的导流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通水槽与下通水槽交错设置,一方面可以减缓水的流速,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一些垃圾或者物品掉落至排水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板上方固设有高度不小于支撑柱高度的增高块,所述增高块上开设有竖直贯穿增高块与排水板的排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量小时,增高块对水有一个阻挡作用,避免水流入土壤层,在水量较大时,市政排水管的排水压力较大,通过排水孔,将一部分的水排入土壤层,减小市政排水管的排水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孔下方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排水孔上方的横截面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排水孔的下方开口大于上方开口,水分沿着排水孔的孔壁流向四周散开,避免水分的集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砖体上方开设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槽底的截面面积大于蓄水槽槽口的截面面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蓄水槽可以增大地砖表面的摩擦力,在开口大小一定时,增加蓄水槽的体积,使蓄水槽可以存有一定量的水,减小市政排水管的排水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砖体上水平开设有限位槽,所述上凸块上固设有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的配合,使地砖之间的连接性增强,增加地砖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景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景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32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