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铸模芯导柱精确定位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722884.0 | 申请日: | 2017-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05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 发明(设计)人: | 邱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顺景园精密铸造(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铸 导柱 精确 定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成型铸件的砂型或类似铸型,涉及有使型芯定位的装置,尤指一种压铸模芯导柱精确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压铸模具在生产过程中,其前模芯固定于压铸机基座上,后模芯随着压铸机一起运动并与前模芯产生打开与关闭的一系列动作,这样就要求前后模在闭合时必须有导向结构才能将它们配合在一起。现有技术中模具模芯四个角上各有四个管位(俗称虎口),它的作用是用于定位前后模芯,需依靠人工打磨进行配合将前后模芯组装在一起。现有技术制作的压铸模具成型后的产品在合模线位置有较明显的段差,影响外观且前后模芯定位精度不高,前后模成型一些重要特征的同心度已无法满足产品功能要求。会产生批量性不良的隐患,最终导致产品报废,失效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铸模芯导柱精确定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压铸模芯导柱精确定位结构,包括后模框、后模芯、前模框、前模芯、模框导套和模框导柱,其特征在于:在后模芯中安装有模芯导柱,与该模芯导柱相配,在前模芯中有导孔。
所述模芯导柱的数量为三根。这是保证定位最稳定的数量。
所述导孔孔径精度为+0.015/-0MM,三个孔的相对位置精度为+/-0.0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前后模装配精度高,可使此类模具生产出的产品报废率降低,失效成本下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压铸模具未合模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压铸模具合模状态图。
图中:1为后模框、2为模框导柱、3为前模框、4为模框导套、5为前模芯、6为模芯导柱、7为后模芯、8为导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一种压铸模芯导柱精确定位结构,包括后模框1、后模芯7、前模框3、前模芯5、模框导套4和模框导柱2,其特征在于:在后模芯7中安装有模芯导柱6,与该模芯导柱6相配,在前模芯5中有导孔8。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
所述模芯导柱6的数量为三根。这是保证定位最稳定的数量。
所述导孔8孔径精度为在+0.015/-0MM,三个孔的相对位置精度在+/-0.01MM。
A.压铸未合模时,整套模具在模框导柱2和模框导套4的作用下,被引导进行预合模状态,此时虎口会将前后模芯5、7导向并配合在一起,但此时它们未被精确定位。
B.当前后模接近到一定距离时,后模芯后模芯7中精确定位的模芯导柱6插入前模芯中的导孔8,从而使前后模被精确合模,保证成型的压铸产品精度得以保证。
所有配模,安装在模芯导柱6为基准的前题下进行。
前后模芯装入前后模板坯时,先将模芯导柱6套入前模芯5后再将它们分别与前后模坯锁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顺景园精密铸造(深圳)有限公司,未经顺景园精密铸造(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28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整体式阀体铸件
- 下一篇:一种自动化连续式发泡成型生产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