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绝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20491.6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2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吕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仲义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绝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绝缘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及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和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以及醇醚汽车等等。
目前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中电动汽车使用较为广泛,纯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是该汽车发展的主要阻力,电动汽车在户外充电时,可能会遇到恶劣天气的影响,虽然充电设备经过防水保护,但是充电头与接口处仍然会容易渗入水,一旦水渗入,则会造成短路损坏用电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绝缘装置,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时容易进水漏电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绝缘装置,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从左到右依次由第一皮碗、第一盒体和第一套筒组成,所述第二外壳从左到右依次由第二皮碗、第二盒体和第二套筒组成,所述第一外壳一侧面通过合页与第二外壳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壳的另一侧面活动连接有旋转扣,所述第二外壳的另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卡齿,所述旋转扣与卡齿卡接,所述第一外壳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气筒,所述气筒表面开设有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位于气筒内的一端套接有带座轴承,所述带座轴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塞,所述气塞的侧面与气筒的内壁搭接,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柄。
优选的,所述第一皮碗和第二皮碗相互对称,且第一皮碗和第二皮碗组合成圆台形的吸附盘。
优选的,所述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组合成充电装置容纳盒。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组成的圆形腔的内径与输电线的直径相等,且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气筒的容积为0.4-0.6升。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绝缘橡胶层。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绝缘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将充电设备罩住,通过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将输电线缆处夹住,同时第一皮碗和第二皮碗组成吸附装置与汽车表面接触,旋转手柄使得螺纹杆旋转,从而使得气塞在气筒内移动,气塞向外运动时,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组成的空腔容积变大,从而气压减小,使得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被大气压强紧压在汽车表面,从而保护汽车充电接口处不会进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筒正视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外壳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中:1第一外壳、101第一皮碗、102第一盒体、103第一套筒、2第二外壳、201第二皮碗、202第二盒体、203第二套筒、3合页、4旋转扣、5卡齿、6气筒、7螺纹杆、8带座轴承、9气塞、10手柄、11橡胶垫、12绝缘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仲义,未经陈仲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04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安装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电能共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