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转向器与副车架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20161.7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1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7/16 | 分类号: | B62D7/16;B62D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转向器 车架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转向器与副车架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副车架是转向器、控制臂、发动机等的装配载体,整车装配时,先将转向器、控制臂、发动机等与副车架装配形成前悬挂总成,再将前悬挂总成与车身装配。通常转向器总成与焊接在副车架上的转向器左安装支架和转向器右安装支架通过四个安装点固定连接,包括转向器左安装支架上的两个安装点和转向器右安装支架上的两个安装点。由于转向器左安装支架和转向器右安装支架与副车架焊接时,焊接位置难以确定,会影响焊接位置的准确度;同时转向器左安装支架和转向器右安装支架的结构相似,不易区分,在与副车架焊接时,容易错装;影响焊接工艺节拍和副车架质量,因此,需要对转向器与副车架的连接结构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转向器与副车架的连接结构,其连接可靠,能够保证转向器左安装支架和转向器右安装支架在副车架上的准确定位,保证焊接位置的准确度;能够使得转向器左安装支架与转向器右安装支架容易区分,防止错装,保证焊接工艺节拍,提高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向器与副车架的连接结构,包括转向器、副车架、焊接在所述副车架上的转向器左安装支架和焊接在所述副车架上的转向器右安装支架,其特征是:所述转向器通过螺栓与所述副车架上的转向器左安装支架和转向器右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转向器左安装支架上设有左安装孔和左焊接定位孔;所述转向器右安装支架上设有右安装孔和右焊接定位孔。
进一步,所述转向器上设有多个连接孔,该连接孔与所述左安装孔和右安装孔一一对应;所述转向器左安装支架上对应左安装孔的部位和转向器右安装支架上对应右安装孔的部位均设有焊接螺母,螺栓穿过所述转向器上的连接孔与所述转向器左安装支架和转向器右安装支架上的焊接螺母配合连接。
进一步,所述左安装孔为两个,包括设在其上部的第一左安装孔和设在其下部的第二左安装孔,所述左焊接定位孔设在所述转向器左安装支架的中部偏下位置;所述右安装孔为两个,包括设在其上部的第一右安装孔和设在其下部的第二右安装孔,所述右焊接定位孔设在所述转向器右安装支架的中部偏下位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左安装孔与左焊接定位孔的距离大于或者小于所述第一右安装孔与右焊接定位孔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技术效果:
由于在转向器左安装支架上设计左焊接定位孔、在转向器右安装支架上设计右焊接定位孔,保证了转向器左安装支架和转向器右安装支架在副车架上的准确定位,保证了焊接位置的准确度;由于第一左安装孔与左焊接定位孔的距离大于或者小于所述第一右安装孔与右焊接定位孔的距离,使得转向器左安装支架与转向器右安装支架容易区分,防止了错装现象,保证了焊接工艺节拍,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转向器左安装支架、转向器右安装支架与副车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转向器左安装支架和转向器右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向器,2-副车架,3-转向器左安装支架,4-转向器右安装支架;
11-连接孔;
31-左安装孔,32-左焊接定位孔;
41-右安装孔,42-右焊接定位孔;
311-第一左安装孔,312-第二左安装孔;
411-第一右安装孔,412-第二右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图3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向器与副车架的连接结构,包括转向器1、副车架2、焊接在所述副车架2上的转向器左安装支架3和焊接在所述副车架2上的转向器右安装支架4,其特征是:所述转向器1通过螺栓与所述副车架2上的转向器左安装支架3和转向器右安装支架4固定连接;所述转向器左安装支架3上设有左安装孔31和左焊接定位孔32;所述转向器右安装支架4上设有右安装孔41和右焊接定位孔42。在转向器左安装支架3与副车架2焊接时,左焊接定位孔32起焊接定位作用;转向器右安装支架4与副车架2焊接时,右焊接定位孔42起焊接定位作用。能够保证转向器左安装支架3和转向器右安装支架4在副车架2上的准确定位,提高焊接精度和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01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