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顶风道与中板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19842.1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4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朱炎兵;赵星;徐军林;余玉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 | 分类号: | F24F7/00;F24F13/02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道 中板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顶风道与中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轨顶风道,即列车顶排风道,是地铁车站通风系统中重要的内部结构构件,悬挂于车站中板和结构侧墙的交接位置。顶风道主要用于列车顶部通风散热,能将地铁空调系统散发的热量高效排出到外界。
如图1所示,通常将轨顶风道设置于车站中板与结构侧墙拐角处,即轨顶风道的下边与车站结构侧墙连接,轨顶风道的侧边与车站结构中板连接。这种传统的轨顶风道设置方式不利用地铁结构中板离壁沟范围内预埋落水管的排水问题,施工不当往往会将水引入轨顶风道内,影响地铁车站内设备等的安全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顶风道与中板的连接结构,其目的在于通过将轨顶风道设计为距离侧墙一定的距离,使得侧墙与轨顶风道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预留给落水管,便于落水管的安装,有效的避免了落水管中的水流进入轨顶风道中,从而保证轨顶风道正常工作,排出类车顶部的热空气,从而实现列车顶部的通风和散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顶风道与中板的连接结构,包括侧墙、中板及轨顶风道;
其中,所述轨顶风道包括底边和两个侧边,所述底边和两个侧边组成矩形框架结构;所述轨顶风道的两侧边的顶端与所述中板固定连接,用于将所述轨顶风道固定于所述中板上;
所述轨顶风道其中一个侧边与所述侧墙设有间隔,所述间隔用于安装落水管,避免落水管中的水流进入轨顶风道中,从而保证轨顶风道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轨顶风道为中空结构,其底边上设有轨排孔,所述轨排孔为多个,且呈矩阵排布在所述轨顶风道底边的下表面,用于将列车顶部的热气流吸入所述轨顶风道中并排除到外界,实现对所述列车顶部的通风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为300~800mm。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轨顶风道的两侧边的顶端与所述中板的连接方式为铆接或焊接。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轨顶风道设计为距离侧墙一定的距离,使得侧墙与轨顶风道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预留给落水管,便于落水管的安装,有效的避免了落水管中的水流进入轨顶风道中,从而保证轨顶风道正常工作,排出列车顶部的热空气,从而实现列车顶部的通风和散热。
(2)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轨顶风道为中空结构,轨排孔为多个且成阵列排布在轨顶风道底边的下表面,列车顶部的热气流通过该轨排孔被吸入轨顶风道中,经过两侧边,然后再经过中板排到外界,从而实现对车站设备的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轨顶风道与中板及侧墙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顶风道与中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所有附图中,同一个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与零件,其中:1-侧墙、2-中板、3-轨顶风道、4-落水管、5-轨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轨顶风道与中板及侧墙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轨顶风道与中板及侧墙的连接结构包括侧墙1、中板2、轨顶风道3以及轨排孔5。轨顶风道3的底边端部与侧墙1连接,其侧边与中板2连接。如图1所示,落水管4沿侧墙1向下安装,与轨顶风道3的底边发生干涉,容易导致落水管4中的水进入轨顶风道3中,影响地铁车站内设备等的安全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对上述轨顶风道与中板及侧墙的连接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顶风道与中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轨顶风道与中板的连接结构零部件不变,还是包括侧墙1、中板2、轨顶风道3以及轨排孔5。但轨顶风道3的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如图2所示,轨顶风道3设计为距离侧墙1一定的距离,比如300~800mm,使得侧墙1与轨顶风道3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预留给落水管4,便于落水管4的安装,而且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设计,有效的避免了落水管4中的水流进入轨顶风道3中,从而保证地铁车站内设备等的安全使用,从而保障整个站台安全、有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98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