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稠厚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19798.4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7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东;高明磊;李兰杰;杜浩;白瑞国;王海旭;秦学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4;B01D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067102 河北省承***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稠厚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液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稠厚器。
背景技术
稠厚器又称增稠器、增浓器,是大生产中固液分离预处理的必备设备,利用重力沉降原理从低浓度的半成品晶浆中分离出固体,悬浮液由中央送液槽流入,清液由周边经溢流口排出。稠厚器中的沉淀物或沉渣集向器底中心,集中后经出料口排出,从而增加物料稠度。目前的稠厚器的出料口较小,晶体的流出量相对较低,通过泵来输送出料口的晶体。在稠厚器中不进行搅拌,多采用自然沉降,即重力沉降。
现有的稠厚器存在以下缺点:1)下端的出料口经常被晶体封堵,造成底部淤积,出料困难;2)悬浮颗粒在自然沉降的过程中,存在着晶体结壁的现象。
所以,如何提供一种稠厚器,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稠厚器,该稠厚器结构紧凑,操作简单,出料顺畅,有效解决了结壁、堵料问题,提高了出料速度。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稠厚器,包括外壳、固液分离机构和输出机构,所述输出机构位于所述固液分离机构的第一出料口的下方,所述输出机构包括螺杆和沿所述螺杆外周螺旋设置的叶片,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输出机构的进料口连接;所述固液分离机构与所述输出机构均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出料口。
其中,所述外壳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固定连接;所述固液分离机构设置于所述上壳内,所述输出机构设置于所述下壳内;所述上壳的上部可拆卸地连接有上盖体。设置可拆卸的上盖体目的是为了便于检修。
优选地,所述上壳包括截面为方形的上筒体和设置有所述第一出料口的下筒体;所述下筒体为截面逐渐缩小的倒棱台,所述上筒体和所述下筒体固定连接。
上筒体和下筒体的底面形状均为方形,该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加工制造,同时方便第一出料口与输出机构的进料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料口的形状为矩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料口的长度等于上筒体的截面长度,所述第一出料口的宽度等于上筒体截面长度的1/5。
通过扩大第一出料口的横截面积,可有效防止出料口堵塞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固液分离机构包括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位于所述上筒体内,上端固定设置于所述上盖体上;至少一个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导流筒的一侧,另一端设置于所述上盖体上;以及至少一个溢流口,所述溢流口设置于所述上筒体的侧面。
当进料管的流体冲击力较大时,设置的导流筒可以防止刚刚进入壳体的流体直接从溢流口流出。
优选地,所述进料管与所述导流筒的连接处的进料方向为沿所述导流筒内侧壁的切线方向。
固液混合物的进料方式是从切线方向流进导流筒,使得固液混合物在导流筒停留一段时间后再流至壳体内,延长了固液混合物的流动时间,因此固液混合物不会在短时间内随着上清液从溢流口流出,能提高固液分离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固液分离机构还包括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延伸至所述上壳的底部。
搅拌装置可以提高出料口晶体的流动性,并且减少晶体结壁现象。
优选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上搅拌板、下搅拌板、横梁和至少两个侧梁,所述搅拌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上盖体顶端,所述搅拌轴与所述搅拌电机相连,所述上搅拌板、所述下搅拌板和所述横梁固定设在所述搅拌轴上,所述侧梁固定在所述上搅拌板、所述下搅拌板和所述横梁的侧边上。该搅拌装置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结晶量和结晶效率。
优选地,所述输出机构的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出料口固定连接,所述输出机构的一侧设置有驱动装置,为所述输出机构提供动力。
本实用新型在稠厚器的底部设置了输出机构,将固体晶粒以螺旋的方式输送到第二出料口,可有效疏通第一出料口,有效解决了堵料的问题,防止因晶体在第一出料口堆积,导致下筒体内晶体过多压损其他元件,并且,及时将晶体输送至第二出料口,从而减少晶体在下筒体内结壁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稠厚器结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稠厚器结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稠厚器结构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河钢股份有限公司承德分公司;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97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制备生物柴油的分层沉淀中转装置
- 下一篇:矿浆浓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