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718065.9 | 申请日: | 2017-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3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 发明(设计)人: | 魏亮;方自强;徐向华;刘长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3/28 | 分类号: | E04G3/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004 | 代理人: | 李丹,王灵灵 |
| 地址: | 10005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预制 楼梯间 安装 吊装 施工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吊装操作平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预制楼梯间的施工,由于施工空间狭窄,且需要临空操作、搭设模板,因此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操作平台。
传统的操作平台大多采用钢管搭设主框架,铺装钢笆片,多采用扣件连接钢管,结构固定不牢固,容易发生人员踩空坠落,或操作台上掉落散装物品从钢笆片孔中穿过砸伤下部行人等安全问题,而且使用完成后需拆除或使用前需要重新安装,极大的造成了人工、生产成本的大量浪费,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工作量,加大了施工难度,降低了施工效率,延长了施工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牢固、吊装方便、可重复安装使用的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操作平台拆装不便,无法重复利用,安全性能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搭设在楼梯间上下相邻两层休息平台之间,包括水平设置的操作平台和设置在操作平台下方的支撑架体,所述操作平台包括水平框架、铺设在水平框架上方的挡板和设置在水平框架上的吊环,水平框架包括矩形边框、设置在矩形边框内的主龙骨和次龙骨,主龙骨与次龙骨互相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架体包括对称设置在矩形边框相对两短边上的长架体和短架体;长架体与短架体均包括门形框架和斜撑杆,斜撑杆设置在操作平台下方,门形框架底端分别搭设在楼梯间休息平台的边沿台阶下。
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进一步的,所述长架体与短架体的高度差与楼梯间相邻两层休息平台之间的标高差一致。
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进一步的,所述矩形边框和主龙骨采用80*60mm的方管制成,次龙骨采用60*40mm的方管制成。
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进一步的,所述次龙骨的数量不少于2根,平行于矩形边框的短边设置,相邻的次龙骨之间的间距不大于450mm。
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进一步的,所述挡板采用钢板无缝拼接组成,与水平框架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进一步的,所述吊环采用直径20mm的钢筋弯折60°制成,吊环对称焊接在矩形边框外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进一步的,所述门形框架开口向上、竖直设置,顶部端头与矩形边框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进一步的,所述斜撑杆一端与矩形边框焊接固定,一端与门形框架的立杆固定,所述斜撑杆包括与长架体连接的第一斜撑杆和与短架体连接的第二斜撑杆。
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斜撑杆与操作平台的夹角为55-70°。
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斜撑杆与操作平台的夹角为20-35°。
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为方管和钢板焊接成的整体结构,结构整体性强,承载力大,结构稳定性强,避免了结构塌陷或坠物伤人的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采用吊装设备吊装,搭设在上下相邻的休息平台边沿的台阶下方,无需拆卸重装,可重复利用,避免了人工和成本的浪费;上下吊装方便,解放了人工,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操作平台下方的支撑架体为长短不对称架体,与上下相邻休息平台的标高差相配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支撑架体底端搭设在相邻休息平台边沿的台阶下,利用了现有的基础结构实现了施工平台的卡固,避免了施工平台的移动、倾斜或侧翻,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制楼梯间安装的可吊装施工平台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
1-休息平台;2-水平框架;21-主龙骨;22-次龙骨;23-矩形边框;3-挡板;4-吊环;5-长架体;6-短架体;7-门形框架;81-第一斜撑杆;82-第二斜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80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悬挑架斜拉体系
- 下一篇:用于连廊施工的移动式操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