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尾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17937.X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2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殷兆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殷兆光 |
主分类号: | F01N13/18 | 分类号: | F01N13/18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4102 | 代理人: | 王琪,和聚龙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尾气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尾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一辆轿车一年排出的有害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目前汽车尾气直接排入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急需一种尾气回收净化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车辆尾气净化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尾气净化装置;
至少包括输气管和收集池,输气管一端与车辆排气管连接,输气管的另一端收集池的下部相通,收集池内注有净化介质,净化介质的水位高度高于输气管进入收集池的高度。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通过输气管将汽车尾气收集,尾气经过输气管输入至收集池内,尾气在收集池内的净化介质作用下,净化、过滤成相对洁净的气体排入空气中,本车辆尾气净化装置可以降低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
本车辆尾气净化装置还包括喷淋组件,喷淋组件包括喷淋器和水泵,喷淋器通过连接管路与收集池下部连通,水泵安装在连接管路上,喷淋器对准收集池的上端开口。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净化介质通过水泵输入至喷淋器,并且净化介质通过喷淋器喷向收集池的上端开口处,即将排出收集池的气体与喷淋器喷出的净化介质接触,保证进入收集池的尾气与净化介质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本车辆尾气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
本车辆尾气净化装置的净化介质为碱水;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碱水可以有效降低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满足本车辆尾气净化装置的技术要求。
本车辆尾气净化装置的输气管靠近收集池下部的连通位置设有折弯,折弯处的输气管高度高于收集池内净化介质的水位高度;采用这样的结构后,防止收集池中的净化介质流入输气管中。
本车辆尾气净化装置的靠近车辆排气管位置的输气管内充填有活性炭和分子筛;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活性炭和分子筛可以预先吸附尾气中的部分有害物质,提升本车辆尾气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
本车辆尾气净化装置的输气管端部通过连接接头与车辆排气管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后,连接接头可以保证二者连接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车辆尾气净化装置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车辆尾气净化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2所示
本车辆尾气净化装置包括输气管1、喷淋组件、连接接头14和收集池2。
输气管1为硬质长管道,输气管1一端通过连接接头14与车辆4排气管41固定,使车辆4排气管41中排出的废气完全进入输气管1中,靠近车辆4排气管41的一段输气管1固定在车辆4底盘上,此段输气管1前侧内充填有活性炭11,此段输气管1后侧内充填有分子筛12,输气管1的另一端贯穿车体伸入车辆4的后备箱内,并且输气管1另一端与放置在车辆4后备箱内的收集池2下部相通,收集池2内注有净化介质21,输气管1靠近收集池2下部的连通位置设有折弯13,折弯13处的输气管1高度高于收集池2内净化介质21的水位高度,净化介质21的水位高度高于输气管1进入收集池2的高度,净化介质21为碱水。
喷淋组件包括喷淋器31和水泵32,喷淋器31通过连接管路33与收集池2下部连通,水泵32安装在连接管路33上,喷淋器31对准收集池2的上端开口,净化介质21通过水泵32输入至喷淋器31,并且净化介质21通过喷淋器31喷向收集池2的上端开口处。
车辆4启动后,尾气通过排气管41末端进入输气管1中,利用输气管1中的活性炭11和分子筛12去除汽车尾气中的部分污染物,汽车尾气通过输气管1进入收集池2中且与净化介质21碱水接触,同时净化介质21通过水泵32输入至喷淋器31,并且净化介质21通过喷淋器31喷向收集池2的上端开口处,即将排出收集池2的气体再次与喷淋器31喷出的净化介质21接触,车辆4尾气在收集池2内的碱水作用下,净化、过滤成相对洁净的气体排入空气中,减少环境污染。
上述碱水是天然碱,主要的成分是碳酸钠和碳酸钾,碱水的配比为:每1100毫升水中加入40-50克天然碱。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殷兆光,未经殷兆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79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设有金属垫圈的带卡箍组件
- 下一篇:一种液电缓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