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气隙设计的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16782.8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7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丁晨;何嘉峰;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亨达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22 | 分类号: | H02K1/2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屠志力 |
地址: | 21402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气隙 设计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尤其是一种对气隙改进了的电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电机包括定子1和转子2,电机的气隙δ是电机定子和转子之间的空隙,其数值基本决定于定子内径、轴的直径和轴承间的转子长度。定子不转,转子需要转动,所以气隙是必须的,根据电机不同,气隙大小也不同。气隙中有气隙磁场3。
气隙的大小主要对励磁电流和功率因素附加损耗有影响,在允许的情况下气隙需要尽量取小些来降低励磁电流增加功率因素。但是气隙不能过小,否则除影响机械可靠性外,还会使谐波磁场及谐波漏抗增大,导致起动转矩和最大转矩减小,谐波转矩和附加损耗增加,进而温升上升且噪声变大。
在已有设计中,主磁通不仅在铁芯总长范围内穿过气隙,而且有一小部分从定转子端面越过,从而产生边缘效应。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气隙设计的电机,使得转子外圆呈阶梯式使电机中间部位气隙增大,而边缘部位气隙不变,通过转子外圆的阶梯式结构,在减少边缘效应的前提下增大气隙,优化设计。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气隙设计的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其主要改进之处在于,
转子的外圆呈阶梯式,即转子外圆的中间部位内凹,转子外圆两端为凸起部位;转子与定子之间的气隙包括第一气隙δ1和第二气隙δ2;
第一气隙δ1位于转子外圆两端凸起部位与定子之间,
第二气隙δ2位于转子外圆中间内凹部位与定子之间,长度为L2;
第二气隙δ2宽度大于第一气隙δ1宽度。
进一步地,转子外圆两端凸起部位与定子之间的两个第一气隙δ1长度相同,均为L1。
进一步地,L2长度是L1长度的9~11倍。
最佳地,L2长度是L1长度的10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电机转子外圆车加工呈阶梯式,增大气隙,降低边缘效应;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工艺简单;边缘效应降低,降低电机的电磁声,空载电流减小,功率因素增大;气隙的增大,优化谐波磁场与谐波漏抗,降低附加损耗和温升,减少电机噪声,提高了电机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气隙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气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电机,包括定子1和转子2;图2中定子1和转子2各画出了一半结构,另一半结构相同;
转子2通过车加工,使得转子2的外圆呈阶梯式,即转子2外圆的中间部位内凹,外圆两端凸起部位与现有转子2外圆保持一致;
转子2外圆中间内凹部位的长度为L2,外圆两端凸起部位长度均为L1,由此,转子2与定子1之间的气隙包括第一气隙δ1和第二气隙δ2;
第一气隙δ1位于转子2外圆两端凸起部位与定子1之间,长度均为L1,可减少两端L1长度的边缘效应,降低电机的电磁声,空载电流减小,功率因素增大;
第二气隙δ2位于转子2外圆中间内凹部位与定子1之间,长度为L2,第二气隙δ2宽度大于第一气隙δ1宽度;电机定子1与转子2间L2长度气隙增大,优化谐波磁场与谐波漏抗,降低附加损耗和温升,减少电机噪声,提高了电机效率;L2长度是L1长度的9~11倍,10倍为最佳。
第一气隙δ1宽度等于现有电机气隙δ宽度;电机的铁芯长度L=2L1+L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亨达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亨达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67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路面原位力学试验备样的新型钻头
- 下一篇:一种带写字板的书架